六地欲打破行政區劃治霧霾
六地共治霧霾背景
六地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今年2月下旬,全國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環保部督察組專項督察發現一些管理問題,多地環保在線監測設備基本形同虛設,區域治理缺乏聯動,地方政府“各自為政”,聯防聯控只是空話。
據新華社電“堅決向污染宣戰”為大氣污染治理開拓新局面。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獲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環保部門提出,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共同治理霧霾。
記者還從河北省秦皇島市環保部門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北戴河將建成陸海統籌污染綜合防治體系,形成比較完善的環境保護、監管運行機制,陸域污染源得到控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明顯好轉,重點區域的海洋生態系統基本恢復,重點區域海水質量達到《海水質量標準》第一類標準。
目前區域治理缺聯動
北京等六省區市環保部門提出,建立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及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區域重污染預警會商與應急響應機制,開展區域聯合執法,建立協作小組共享信息平臺,力爭2014年全區域供應符合國五標準油品。
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建立區域協作機制,統籌區域環境治理;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制定完善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
然而,2月下旬全國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環保部督察組專項督察發現一些管理問題,多地環保在線監測設備基本形同虛設,區域治理缺乏聯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接受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各自為政”不利于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只是空話,亟須建立“區域一盤棋”。
2013年,秦大河任副主任的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專題調研,建議采取協同策略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調研報告稱,亟須構建區域大氣環境整治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多部門合作開展霧霾天氣和污染氣象條件的預報預警,實現動態調控排放。
在日前舉行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座談會上,加強頂層設計成為共識: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視為一個整體,以區域環境容量為制約因素,充分依托區域內各省區市的資源、區位優勢,統籌規劃區域內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建立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
秦皇島投56億治污
秦皇島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將是北戴河近岸海域環境整治投入最多、治理項目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67個治理項目分為九大類,涉及工業污染源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侵蝕岸灘修復、沿海防護林建設以及海洋環境保障等。
據新華社記者了解,秦皇島市的67個治理項目中,包括續建項目14個,總投資22.1億元;新開工項目53個,總投資34.4億元。其中將重點加強入海河流綜合整治,加大違法違規企業關停和排污企業監管力度。2013年,秦皇島市通過關停和限期治理448家企業,使主要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達到了近年來的最好水平。
此外,秦皇島市提出,今年將治理北戴河周邊排污企業較多的重點區域,確保違法違規排污企業關閉整改到位。堅決推進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工業企業脫硫脫硝項目14個、除塵項目36個,取締燃煤鍋爐468臺,完成港口翻車機干霧抑塵改造和堆煤場灑水除塵升級改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