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煤化工發展面臨的環境困境
困境一:從環保角度如何看待現代煤化工的作用與意義
傳統意義上的煤化工主要是制煤氣、焦炭、化肥、氫氣等,而現代煤化工不僅可以完全替代傳統煤化工,還可以將電、化、冶、熱、建材等多種產業聯合,實現大型產業集群。核心是將煤氣化技術與化學品加工技術等多產業密切聯系,供應跨行業的多種產品,除化學品之外,還可以供應油品、電、熱、蒸汽、燃氣、建材等能源產品及其它行業產品。不僅可替代能源和石油,而且通過多聯產可以大幅度消減電力、水泥、冶煉、熱力等重污染行業以及民用燃料、車用燃料生產等污染排放。
現代煤化工在技術層面已經可以復制石油化工的產業鏈。如煤制烯烴、芳烴、汽柴油、乙二醇等;煤和石油同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在我國資源中的比重差異巨大(煤炭96.42%,石油1.71%),尤其是煤制烯烴技術成熟后,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加上乙烷丙烷制乙烯丙烯等新工藝,我國固有的煉化一體化已經不具有優勢,有必要重新校正煤炭與石油在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中的定位與產業分工。目前,正是煉化一體化的傳統思維,石化行業將優質汽油組分用于生產乙烯等化工產品,使得我國的油品清潔化道路更加困難,因此,基于多方面理由,現代煤化工的重要性與發展的意義,有必要從環境保護角度重新評判和定義,科學的發展現代煤化工,調整煤炭的利用方式和比例,可以明顯改善環境質量,也可以說現代煤化工是治理大氣環境污染的產業手段。
困境二:不合理的布局嚴重威脅環境安全
由于缺乏國家層面的煤化工發展規劃,唯GDP的政績觀促使各地紛紛上馬煤化工,規模之龐大超乎想象。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我國煤(甲醇)制烯烴擬建規模超過3000萬噸/年、煤制天然氣超過2000億立方米/年、煤制油超過3000萬噸/年。除西藏外,西部(包括青海西寧)各地幾乎都已經染指煤化工。據了解,內蒙古全區12個盟市有各級工業園區105家,其中國家、自治區級的工業園區有45家,僅鄂爾多斯就有14個煤化工基地。陜西榆林市有31個煤化工基地,近五年批復的蘭炭7260萬噸、電石360萬噸、煤焦油及其燃料油1140萬噸等,西部各地產品嚴重同質化,缺乏市場競爭力。
國家發改委規劃了14個煤炭基地,2012年煤炭產量超過35億噸,已批在建的煤炭產能近12億噸,煤炭總產能將超過46億噸,如此巨量的煤炭產能將進一步刺激煤化工盲目無序的發展。與此同時,黃河流域水資源量與五十年代相比已經減少20%,用水量大幅增加,許多地方“竭澤而漁”,黃河中上游“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現象日趨嚴重,新疆、內蒙古、陜西等地珍貴的地下水已經受到嚴重污染;如此下去,西部脆弱的生態環境必然惡化,生態災難將不是危言聳聽!
困境三:水資源和納污水體缺乏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
我國煤炭資源和水資源呈逆向分布,極不均衡。水資源分布以昆侖山—秦嶺—大別山一線為界,以南水資源豐富,占78.6%;以北水資源短缺,僅占21.4%,而煤炭資源占全國的90.1%。特別是黃河中上游的晉陜蒙寧四省煤炭資源占有量為全國的67%,但水資源僅僅占全國水資源的3.85%。且該區域約40%屬于半干旱地區,人均水資源量還不足黃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的一半。同時,黃河流域水資源量不斷減少,取水量大幅增加,煤炭開采破壞地下水資源,粗放式的發展與監管不嚴等造成地下水污染,多種因素疊加將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的態勢進一步演繹,后果難以想象!
由于西部煤炭資源區幾乎都位于黃河流域,不僅缺少水資源,還缺乏納污水體。煤化工生產的特點是高溫高壓,必然產生大量的含鹽廢水,無論何種廢水處理技術,鹽是無法降解的。黃河擔負著流域內生活、生產、農業與生態等多種供水需求,目前鹽含量累積已經接近生態紅線,如果再不加以嚴格控制,任由無序布局造成的無序排污,導致含鹽量跨越生態紅線,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變化將難以想象!
困境四:如何實現效益“1+1>3”和污染“1+1<0.5”
從環保角度分析,單一的現代煤化工雖然屬于煤炭資源利用的先進技術,但真正的優勢是以煤氣化為龍頭的煤基多聯產系統,可以實現煤、電、化、熱、冶、建材等多產業的耦合,循環互補延伸產業鏈,尋求資源能源最大化利用、污染物最小化排放。生產化學品、油品、電、熱、蒸汽、燃氣、建材等能源產品與多行業產品的同時,可以大幅度消減電力、水泥、冶煉、熱力等以煤炭為燃料的重污染行業、民用燃料、車用燃料等污染排放。
以煤氣化為龍頭的多聯產系統是龐大的系統性工程,規模大、產業多,投資巨大,單一企業是無法完成的,必須由多個企業拼接方能實現。實際上,循環經濟得以實現的前提必須是規模化經濟,之所以許多實用的綜合利用技術不能被企業所用,主要原因是構不成經濟規模循環產業鏈。如,100萬噸焦化,可以副產4-5萬噸煤焦油和近2億立方米焦爐煤氣,這兩種副產品利用均不夠合理的經濟規模,難以利用。如果建設成產業集群,多種副產品就能夠規模化的配套利用。因此,必須發展現代煤化工多聯產系統,只有這樣的組合才能實現效益“1+1>3”、污染“1+1<0.5”,實現高碳資源的低碳化利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