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霧霾宣戰 全球相關產業蠢蠢欲動
《朝鮮日報》報道,航運業的經濟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上月暴漲40%,令整個業界十分驚訝。這是因為,在世界經濟沒有出現復蘇跡象、物流量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指數突然上升。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政府向霧霾宣戰。中國政府今年以來大幅提高了高品位鐵礦石(煤煙少)的進口量,從而令BDI指數上升。
3月初,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宣布要打響“霧霾戰”。他說,到2015年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4.5萬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今年一年就將集中投入1.7萬億元。
源自中國的“霧霾戰”正在改變世界產業版圖。為了降低大城市的PM2.5濃度,中國政府已經決定淘汰5萬臺小型煤炭鍋爐,并報廢600萬輛老舊車。北京市決定在2017年之前普及20萬輛電動車,并關閉或遷移市內1200家高污染企業。中國的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全球能源、汽車、原料等產業。
◇對二次電池、電動車產業產生積極影響
中國霧霾嚴重的罪魁禍首被指為汽車尾氣和煤煙。為了解這個問題,中國政府開始擴大對二次電池(可以充電的電池)、電動車等環保車產業以及太陽能、風能等新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這些產業一度因供過于求而在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中面臨泡沫崩潰局面。但此次借“霧霾戰”東風,起死回生。
韓國企業也迅速行動起來。三星[微博]SDI今年年初簽署了在中國建造二次電池工廠的諒解備忘錄。世界最大的中國市場上,電動車的開發和生產競爭將日趨激烈,所以此舉是為了擴大本公司產品的供應。
SKInnovation今年1月和北京電工、北京汽車集團聯手成立了“北京BESK科技”。公司計劃今年下半年之前在北京建立每年供1萬輛電動車使用的電池組生產線。目標是到2017年將年生產規模擴大到2萬輛,將公司打造成中國第一大電動車電池生產商。三星SDI、LG電子、LG化學、SKInnovation將參加下月20日舉行的“北京車展”展示電池相關技術,以搶占電動車市場。
太陽能產業也顯復蘇跡象。中國當地太陽能企業韓華新能源今年1月決定和中國投資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推進規模達700MW的當地太陽能發電項目。去年12月至今,該公司還與中國中天科技(12.90,0.00,0.00%)集團、華能集團簽署了向200MW的太陽能發電站供應模塊的合同。
一度萎靡不振的核能產業也迎來曙光。中國國家能源局本月6日表示:“目前正準備重啟內陸核電站。”湖南、黑龍江省等地方政府也在兩會期間建議中央政府早日批準他們一直推進的核電站建設計劃。
◇硅谷風險投資公司也蠢蠢欲動
中國3月初向霧霾宣戰當天,比爾-蓋茨和硅谷風險投資公司科斯拉創投(KhoslaVentures)投資的EcoMotors公司與中國一汽集團(FAW)聯手成立了合作企業。其目標是向位于山西省的工廠投資2億美元,每年生產10萬臺環保型汽車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是效率比普通汽車發動機高45%的尖端環保產品。除了這家公司以外,其他發達國家的環保技術企業和風險投資公司也紛紛涌向中國。
因此有言論稱“中國成為美國硅谷風險投資公司的新投資寶地”。調查分析機構彭博新能源財經最近表示:“去年中國尖端環保技術市場規模達600億美元,超過了美國(不足500億美元)。”
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韓在鎮(音)指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新興市場,只有針對中國產業結構的變化迅速采取對策并占領市場,韓國企業才能在全球舞臺上生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