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電廠哪能拿了錢卻不干事
一個裝機10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如果一年中有20%的時段超過規定排放限值1倍及以上,則不僅要被沒收超標時段環保電價款2700萬元,還將面臨最高5倍即1.35億元的罰款。今年以來,政策層對燃煤電廠環保設施運行效率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
國家發改委和環境保護部近日聯合印發的《燃煤發電機組環保電價及環保設施運行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要求,燃煤發電機組必須按規定安裝脫硫、脫硝和除塵環保設施,其上網電量在現行上網電價基礎上執行脫硫、脫硝和除塵電價加價等環保電價政策。否則,收回環保電價補貼,或處以5倍以下罰款。
這一《辦法》的出臺將對火電廠有什么影響?能否遏制個別電廠拿了電價補貼,相關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甚至導致超標排放的現象?為此,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
拿了環保補貼就要治理污染
30萬千瓦以下機組或大量燃用高硫煤的電廠,脫硫、脫硝電價略有不足;無論布袋除塵還是電袋除塵,每度電0.2分都不足以補償改造和運營成本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責權對等原則,發電企業在享受環保電價政策的同時,應承擔運行環保設施的義務和責任,切實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等污染物排放。對不履行義務者,除了沒收環保電價款外,還有可能并處5倍以下罰款。
他舉例說,一個裝機100萬千瓦、年發電量50億千瓦時的燃煤發電機組,若安裝脫硫脫硝除塵設施,則可享受環保電價加價2.7分錢/每千瓦時;如果正常運行環保設施并達標排放,則每年可獲環保電價款1.35億元;如果其一年中有20%的時段超過規定排放限值1倍及以上的,則不僅要被沒收超標時段環保電價款2700萬元,還將面臨最高5倍即1.35億元的罰款。“可以看出,這個處罰相當嚴厲,將發揮巨大的威懾作用,促使燃煤電廠更好地減排治污。”
安徽淮南平圩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生技部主管劉政輝告訴記者,他們的機組在改造前,煙塵排放濃度很高,對后端脫硫設施影響很大,造成脫硫設施非正常停運。脫硫設施一停,每天直接的脫硫電價損失就達20多萬元,每年脫硫設施非正常停運十幾次,僅脫硫電價一年就損失500萬元。“現在,兩臺60萬千瓦機組的電袋項目穩定運行,煙塵排放濃度從240mg/m3降到20mg/m3,給電廠帶來不小的治理效益。”
一家電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在制定脫硫和脫硝環保電價時,是以全國范圍內發電企業整體狀況來考慮的,對于大多數電廠來說可以彌補脫硫、脫硝設施建設和運營成本。但對于不同區域和不同容量的電廠,由于采用煤質、燃燒方式、環保技術等的不同,環保設施運行成本也存在差異。
“總體來說,60萬千瓦等級以上機組和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的電廠,增加成本和補償基本可以平衡;30萬千瓦等級以下機組或大量燃用高硫煤的電廠,脫硫、脫硝電價略有不足。”他說。
這位電廠負責人還說,除塵電價是結合國家對煙塵排放日益嚴格的要求,從鼓勵電廠進行除塵技術改造角度出發而制定的,無論是布袋除塵器改造還是電袋除塵器改造,每度電0.2分的除塵電價都不足以補償改造和運營成本。
國內電廠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改造時間比較集中,幾年內大量電廠集中改造,確實增加了電廠的建設改造成本。但這位電廠負責人表示:“不管怎么說,拿了環保電價補貼,就一定要按照要求正常運行環保設施,達標排放。”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戰略與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介紹說,電廠脫硫脫硝改造的確投入很大成本,脫硝改造按150元/千瓦計算,60萬千瓦機組僅脫硝改造費用就需要9000萬元。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后,國家電價補貼合計為2.7分/千瓦時,基本彌補運行成本。按照權利和義務對等原則,電廠領了環保電價補貼,就應該履行環保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否則,應收回環保電價補貼或并處罰款。
達標的壓力每時每刻
以排放濃度小時均值直接考核排放效果,比按投運率考核更嚴格、更有針對性
《辦法》規定,因發電機組啟機導致脫硫除塵設施退出、機組負荷低導致脫硝設施退出并致污染物濃度超過限值,CEMS因故障不能及時采集和傳輸數據,以及其他不可抗拒的客觀原因導致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等情況,應沒收這個時段環保電價款,但可免于罰款。
但對于燃煤發電企業通過改裝CEMS或DCS軟、硬件設備,修改CEMS或DCS主要參數,篡改CEMS或DCS歷史監測數據或故意損壞丟失數據庫等手段,以及其他原因人為導致數據失實的,則不但沒收相應時段環保電價款,并從重處以罰款。
姜鑫民說,《辦法》的上述規定主要意思是,由于發電機組啟機導致脫硫除塵設施退出等客觀原因,電廠環保設施沒有正常運行導致不達標排放,政府只收回環保電價補貼,不罰款。由于改裝系統、篡改數據等主觀故意弄虛作假的,給予嚴懲。
他認為,這樣規定是有道理的,由于客觀原因沒有達標排放的,沒有為環保做貢獻,就不應該拿環保電價補貼,但是沒有主觀故意所以不罰款。如果故意弄虛作假,有騙取補貼之嫌疑的,肯定要嚴懲。讓真正遵規行事、達標排放、為環保做貢獻的電廠得到實惠。
去年5月,環境保護部曾組織完成了2012年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8家中央企業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工作,其中,15家企業因為脫硫監測數據故意弄虛作假,被開出罰單。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和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曾透露,已經派人對發電廠騙取脫硫電價補貼的情況進行調查。而且調查結果將在兩個月后公布,對于騙取脫硫電價補貼的企業將予以重罰。
一位電廠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我國電廠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改造時間比較集中,環保設施選型不多,可能存在一些技術上的不成熟從而影響運行效果。現實中,也有可能由于煤質波動、環保設備磨損老化以及環保設施選型不合理等原因,影響減排效果。
他說,如果沒有達標排放,領不到環保電價補貼,這給電廠提出了更高要求,電廠必須謹慎行事,更加重視生產運行的每一個環節,爭取每一度電都能拿到補貼。對于改裝CEMS或DCS軟、硬件設備和篡改CEMS或DCS歷史監測數據等故意弄虛作假,一定要給予重罰,這個誰都會理解。
另外,《辦法》規定,以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是否超標為考核指標,確定是否執行環保電價補貼及受處罰。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環保電價的考核指標有環保設施投運率、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等。比較而言,以排放濃度小時均值直接考核排放效果,比按投運率更嚴格、更有針對性。燃煤發電企業必須保證每個小時都要達標排放,否則將被沒收環保電價款,嚴重超標的還將面臨巨額罰款。
這位電廠相關負責人認為,按小時濃度均值考核比之前更嚴格,責任更大,對企業生產管理的要求更高,但為了切實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應該這樣要求。
人和設備,兩手監督都要硬
安裝運行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并與省級環保部門聯網;環保和物價部門加強跟蹤檢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鼓勵社會監督
國家發改委這位負責人說,促進燃煤發電企業加快環保設施建設并有效運行是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關鍵:一方面,要發揮價格信號的引導、調節作用,將治理環境污染的成本內部化;另一方面,強化監管責任和處罰辦法,保證政策落實到位。
《辦法》要求燃煤發電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裝運行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簡稱“CEMS”),并與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級電網企業聯網,實時傳輸數據。另外,國家加強對在線監測數據的監管。
CEMS數據是核定污染物排放濃度的主要依據,并留置兩個渠道印證數據的真實性。還要求燃煤發電企業把環保設施納入企業發電主設備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并規定對CEMS和DCS(環保分布式控制系統)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予以嚴懲。
姜鑫民認為,要達到《辦法》的預期效果,需要兩方面的監督,即設備和人的監督。一是要完善監測系統,嚴格科學監督電廠的每時每刻排放。二是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加強監督、檢查,同時也要發揮公眾監督作用。
《辦法》明確,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其他有關部門依法定期組織核查燃煤發電企業環保設備運行情況;省級價格、環保主管部門等要加強對燃煤發電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情況及環保電價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
同時,《辦法》要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向社會公開各發電廠環保設施運行狀況,公告檢查中存在問題的企業以及典型價格違法案例,鼓勵社會監督。對群眾舉報燃煤發電企業非正常停運環保設施的行為進行獎勵。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