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放射源丟失引關注 河南環保廳排查放射源
目前,全省有放射源近7000枚,監管任務量在全國排前十位。
省環保廳:全省放射源都處在可控范圍內,輻射環境處于安全狀態。
南京丟失的放射源已被回收,接觸人員入院治療。
為從這起事故中汲取教訓,昨日,省環保廳兵分五路督查放射源安全專項檢查。
事件
南京放射源丟失事件引關注
據媒體報道,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檢測發展有限公司在南京市浦六北路的中石化第五建設有限公司院內進行探傷作業期間,丟失一枚用于探傷的放射源銥-192。
5月10日,南京市環保局官方微博“南京環保”發布消息稱,經過四輪數批專業人員進入現場鎖定區域操作,最終將丟失的放射源找出,并成功放入鉛罐回收。
看到消息后的鄭州市民何先生心都提了起來,他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知道接觸放射源的可怕后果。
銥,是一種稀有化學元素,而銥-192是銥的一種同位素,為人工合成,由銥-191經過中子輻射后形成。人直接觸摸銥將會受到輻射傷害,出現皮膚灼傷、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絕對值下降等癥狀。而長時間直接接觸,有截肢甚至致命的風險。
“雖然南京很快將放射源找回,但我非常想知道我們的身邊會不會有這樣的隱患。”何先生說。
行動
河南全面排查放射源
“維護輻射環境安全,確實關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王爭亞主管輻射安全工作已經7年。
為汲取南京放射源丟失的教訓,13日,省環保廳下發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高度重視,迅速行動,針對轄區內的實際情況,全面開展放射源安全專項檢查,特別是對高風險放射源的重點檢查。
昨日,省環保廳又兵分五路,都由處級以上領導帶隊,督查鄭州、開封、洛陽、三門峽、新鄉的二類及以上放射源使用情況。
王爭亞坦言,目前全省有放射源近7000枚,其中危險性較高的二類放射源有900多枚,占到總數的1/8。“監管任務量至少在全國排前十位,工作量非常大。”王爭亞說。
放射源長什么樣?
放射源一般都裝在特殊設計的專用容器內,以防止對人體造成傷害。放射源包裝容器種類很多,大多為球形和圓柱形,一般用鉛、鑄鐵、鋼、塑料、石蠟等材料制成。
使用放射源時,如何防護?
最好的防護莫過于遠離。但對于必須接觸放射源的工作人員來說,一方面是減少受照時間,一方面是通過物質屏蔽。
放射源發射的射線有阿爾法射線(α射線)、貝塔射線(β射線)、伽馬射線(γ射線)、中子射線(n射線)等,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必須使用專門儀器才能探測得到。不同射線在物體中穿透能力也不同。一張厚紙可擋住阿爾法射線;有機玻璃、鋁等材料可有效阻擋貝塔射線;伽馬射線穿透能力較強,可以用混凝土、鉛等阻擋;中子射線需用石蠟等輕質材料阻擋。
除了時間、距離、屏蔽3種基本措施外,還應做好工作人員的防護訓練,進行工作環境和個人劑量的監測,控制電離輻射源的強度和能量,及時屏蔽或移去暫時無用或多余的放射性物質等。
措施
對放射源監管
從“出生”到“墳墓”
盡管壓力很大,但王爭亞說,河南的每一枚放射源都實行從“出生”到“墳墓”的全程監控。
他說,每一枚放射源都有“身份證”,號碼唯一。
企業凡是購進放射源,必須在環保廳報備,放射源“身份證號碼”也隨即被登記在案,全國聯網。
“如果企業需要異地用放射源,還需要到異地環保部門備案,確保監管不缺位。”王爭亞說。
而當這些放射源一旦失去效力,除了由生產廠家直接回收外,河南省還專門在中牟建有廢源儲存庫,以把社會上閑置的廢源統一收集保管,避免隱患。
王爭亞說,這個儲存庫建有地坑,地坑有屏蔽的鉛罐,容量800立方米,建成3年來已收儲300多枚廢源,用了不到100立方米。
“這個儲存庫的服役期應該能超過30年,過期后廢源將集中送到位于西北地區的國家庫。”王爭亞說。
解釋
吃飯看病都可能會接觸“核”
市民張先生說,既然放射源需要這么費力地管理,還有安全隱患,為什么還要用它呢?
鄭州市危廢輻射環境監測管理中心國家注冊核安全工程師馬新年說,“現在還有很多人談‘核’色變,可其實,我們的生活中,看病、吃飯,都間接或直接接觸到‘核’。”
他解釋說,核和放射源,其實是一回事。比如,我們去醫院拍X光、CT、核磁共振等,都有放射源;吃的米面,它們在種子時期,就經過放射源的洗禮,為的是長得更好,產量更高;方便面調料、中藥等,都必須經過放射源殺菌,已經證實經過輻照消毒,殺菌效果好,而且無殘留。
此外,工業上探傷,檢測煤的灰分、水分,計量稱重等,都可能會用到放射源。“就連自然環境中的泥土、石頭也含有輻射物質。”馬新年說,只要嚴格執行管理規定,這些放射源就會被控制住魔力,不會傷人。
“經過監測,河南輻射均在本底水平內(天然射線的照射就是天然本底輻射)。”王爭亞說,總體來說,全省放射源都處在可控范圍內,輻射環境處于安全狀態,河南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看管好放射源的任務。
提醒
專家:來歷不明的金屬不要碰
據媒體報道,南京大學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系主任唐雙凌曾提醒,國內外都曾發生過因好奇撿拾放射源給當事人造成嚴重傷害的案例,建議民眾少接觸來歷不明的金屬,精美、夜間發光的物體也要盡量少接觸,接觸前最好到相關機構對其進行檢測。
放射源銥-192輻射傷害的急性期癥狀主要是神經和胃腸道功能改變,表現為乏力、不適、食欲減退等;受照劑量較大的,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等;如果局部照射時間較長,皮膚會呈焦樣改變。
相關鏈接
與放射源有關的事故
2005年6月中旬,哈爾濱一個居民小區,同住一棟樓的兩家人相繼得了一種怪病: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嚴重偏低。10月20日,一人死亡。黑龍江省輻射監督管理站的專家經檢測,發現事故是住戶撿回的放射性物質銥-192導致的。
2009年6月7日凌晨兩點,杞縣利民輻照廠在完成輻照辣椒粉作業后,因被輻照的貨物倒塌,造成放射源護源架傾斜,致使放射源未能降入源井內,發生了卡源故障。但放射源沒有發生泄漏,也沒有任何人受到輻射傷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