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擬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
為了防止相關部門和企業“雁過拔毛”,蠶食相關環保資金,目前環保部擬出臺《政府采購環境服務指導意見》,征求意見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并報送,預計6月出臺。
《意見》規定,政府購買環境服務將一律通過公開招股標的方式獲得,其采購對象將包括城鄉生活廢水、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的單項或者一體化服務,城鄉區域河道水域、公園湖泊水質養護、城鄉植樹種草,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環保、城鄉公用土地的環境修復服務。同時,目前由地方政府“買單”大力建設的環境污染監測系統也將由專業的機構建設和運行,政府將按照其運行效果進行付費。
據環保部相關人士介紹,采購環境服務將改變政府環保資金投入方式,從以往的‘過程買單’,轉向按照‘效果’來付費。這樣不僅可以更合理地使用財政資金,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放大財政環保投入資金的作用。
另一方面,環保基礎建設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審計問題頻發的現狀,也呼吁著政府向社會打開購買環保服務的大門。
據審計署2013年發布的《10個省1139個節能減排項目審計結果》顯示,在審計的1139個節能減排項目中,有42家單位(企業)實施的44個項目未達到預期節能減排效果,涉及專項資金15.87億元,分別占抽審項目數的3.86%和審計資金量的6.8%;35家主管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違規管理使用專項資金2.7億元,占審計資金量的1.16%。
近年來,我國對環保產業日趨重視,環保服務業也得到迅速地發展。據《中國環境報》報道,環保部相關負責人稱,從2004年到2011年,我國環保產品、環保服務和資源循環利用產品年營業收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28.7%、30.5%和14.1%,環保服務業的發展快于環保產品。而據環保部2012年發布的《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預測,到“十二五”末,環境服務業在環保產業中的比重將達到30%。
2012年11月,環保部印發《環保服務業試點工作方案》,全面啟動試點工作。今年4月,環保部正式向19家單位下發《關于同意開展環保服務業試點的通知》,首批試點單位中包括遼寧省環保廳、江蘇省環保廳和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個政府部門,涉及永清環保、雪迪龍、桑德環境、現代投資、中國節能、四川環能德美、凱天環保、江西金達萊環保、中持水務、華時捷環保、湘牛環保、原生生物科技、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山東國舜建設集團、瑞邦晟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邦達誠環境監測中心(江蘇)有限公司和宏達通泰保險經紀(北京)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以永清環保為例,它是我國第一家與地方政府簽署合同環境服務協議的公司,截止目前,已經與江西省新余市,湖南省湘鄉市、寧鄉縣、懷化市簽訂了合同環境服務協議。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2012年3月,永清環保與江西新余市政府簽訂了《合同環境服務框架協議》,試點工作具體分為四步:一是對區域進行深度調研,全面調查和分析現有的環境問題;二是完成環境保護和專項治理總體規劃,并依據規劃找出當前緊迫的環境問題,制定具體的區域環境治理整體方案;三是推動項目實施,全面負責項目的投資、設計、施工、設備供應、質量控制、運營管理等;四是通過重點項目的實施,全面改善區域環境,并對治理效果負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