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質量排名觸動了誰的神經?
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定期公布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同時,各省也對本省內的城市空氣質量進行排名。排名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地方政府充分重視空氣質量問題,加大治理力度。但在現實工作中,一些排名落后地方的市長卻沒有被觸動神經,倒是慌了一些環保局長,怕的是官帽難保。
大氣污染防治不只是環保部門的責任,需要多個部門協調整治,政府更是要起到了統一領導的作用。空氣質量改善的重擔如果僅僅壓在環保局長身上,而不去觸動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干部的神經,那么空氣質量的改善就會成為無稽之談,也違背了空氣質量排名的初衷。
若要讓空氣質量排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得大氣污染防治舉措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還需要牢牢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認識上要厘清。空氣質量是最基本的民生,綠色食品和純凈的水可以選擇,但生活在一個地區的人們卻無法選擇呼吸的空氣。空氣質量也是發展問題,是一個地區發展環境和形象的體現,是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面。認識是行動之先,只有深刻認識到空氣質量的重要性,增強使命感,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將各項政策措施落地。
責任上要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可見,各級地方政府是空氣質量的責任主體。空氣質量優劣不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統領作用,對責任進行明確和細化,把決策責任、牽頭責任、推進責任、項目責任等明確到各個部門,形成合力和聯動機制,真正將大氣污染治理落在實處。
措施要綜合。空氣污染具有復合型、區域性、復雜化等特征,空氣質量的改善涉及產業轉型、科技支撐、消費模式變革等各個方面,空氣污染的治理必須綜合施治,找準癥結,重在治本。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采取科學、系統、有針對性的綜合措施進行治理。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空氣污染的治理形勢嚴峻、任務艱巨,但愿空氣質量排名能真正觸動地方領導干部的神經,增強其責任感、使命感,主動作為,把這項事關民生和發展的大事做好做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