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推進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
5月26-27日,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湖南株洲實地調研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并召開座談會。張桃林強調,耕地是農產品(000061,股吧)質量安全的源頭和第一道關口,做好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對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增收以及人民身體健康具有重大意義。要依靠科學、綜合防治,分類指導、治用結合,不斷總結經驗,強化技術指導,扎實推進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
株洲是湖南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地區。張桃林深入到治理修復示范區和修復試驗示范點,仔細了解了示范區耕地分級管理以及土壤深耕、科學管水、撒生石灰、噴施葉面肥等技術措施的應用情況。張桃林指出,VIP+N(V為品種,I為灌溉水管理,P為pH值,N為噴施葉面硅肥等)技術要加強整合,不斷凝練,確定技術路線,形成符合當地條件的治理修復工程技術體系。同時,加強對低積累水稻品種的篩選。示范區的根本任務是在逐漸修復土壤的過程中,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并為其他地區防治工作積累科學數據和技術模式。在種植業結構調整示范片,張桃林詳細詢問當地農民在種植結構調整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囑咐當地農業部門要加強對改種其他品種農戶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完善對農民的補償措施,保證農民收益不因結構調整而降低。
27日,張桃林主持召開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交流座談會,與國內有關專家以及部分省區農業環保部門及市縣農業部門負責同志座談。在聽取了專家們的工作介紹和相關建議后,張桃林指出,開展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是建設農業生態文明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出來”的重要基礎工作。要在已有工作基礎上,處理好防治與生產、外源污染與內源污染和科研先行與審慎應用等三個關系,建設好政策法規體系、技術工程體系和組織管理體系等三個體系,加強頂層規劃設計和關鍵技術、品種、產品研發及推廣應用,整合好科研、推廣及新型職業農民三支隊伍力量,穩步推進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不斷取得新成效。
湖南省副省長張碩輔等同志一起參加了調研和座談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