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空氣治理行業期待凈化 亟須通用技術標準
許多消費者裝修完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散味兒”,但這種方法真的能“散”去室內空氣污染嗎?當前,復雜多樣的裝飾材料,成為室內空氣最大污染源,一般消費者對甲醛等有害物質避之不及,室內空氣檢測和治理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健康需求中產生。然而,相對目前市場上多種治理產品和服務,仍存在標準少、產品亂等情況,室內空氣治理產品和服務行業有待行業標準定位。
室內污染治理產業巨大
“目前,從事室內環境檢測、凈化治理從業人員達到了近30萬人;全國生產室內環境凈化治理產品(活性炭、光觸媒、除甲醛等藥劑除味產品)企業200余家,從事凈化治理服務企業有3000余家,2012年產值已達600多億元。”這是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凈化治理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尚婕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的數據。
在日前召開的“室內環境凈化治理技術應用對接研討會”上,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行業里從事環境凈化治理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遠不止上百家,對于健康環境的渴求,使得這個行業飛速發展,企業銷售額每年增長100%并不鮮見。
一方面是對室內裝修風格、效果越來越精致的要求,一方面是對室內空氣健康環保的注重,室內空氣凈化產品和服務行業就此誕生。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凈化治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軍告訴新京報記者,據資料顯示,每年新裝修住房,有70%存在甲醛超標等環境污染等問題。他表示:“消費者追求裝飾效果,從油漆、吊頂再到家具,幾乎每個環節都要與不環保因素打交道。在購買建材、家具時,每一件產品都追求環保檢測合格,但是當所有產品出現在一個空間中,整個空間污染超標非常常見。”
業內人士表示,正是看準了其中的商機,目前市場上治理室內空氣的產品品類繁雜,活性炭、光觸媒、甲醛捕捉劑,各類專業名詞讓消費者有些迷糊,提供空氣治理服務的公司更數不勝數。室內空氣治理行業存在標準缺失、技術龐雜等現象,相比室內空氣檢測,則更待規范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