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改低硫煤吃得消嗎?
北京市質監局近日發布了最新《低硫煤及制品》地方標準。新標準規定,從今年8月1日起,北京市所有用煤企業都須使用低硫煤,硫含量應≤0.4%。
隨著各地大刀闊斧地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推廣低硫煤的相關措施也成為城市對抗霧霾的有力手段之一。
早在今年1月1日,天津市也正式施行《煤炭經營使用監督管理規定》以及相配套的《工業和民用煤質量》強制性地方標準。
這一新的標準規定,天津市發電用煤指標中全硫含量限定為≤0.5%,民用煤則要求全硫含量≤0.4%。
據權威測算,按照天津市去年的耗煤量,如果使用低硫優質煤,將能減少SO2排放4萬余噸。
低硫煤無疑能有效緩解城市霧霾,但此前習慣了使用低成本普通散煤的眾多企業與居民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這項“華麗的轉身”?
據統計,京津冀區域燃煤總量一年超過3.5億噸。近年來每年煤炭的消費總量分布大概是:北京2200萬噸、天津5000萬~6000萬噸、河北接近3億噸。而在全國其他地區,煤炭使用量顯然更多。
盡管與傳統的煙煤相比,低硫煤可以節能40%左右,但如果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實現低硫煤的推廣,我國低硫煤產量的總量供應能否及時跟上各地巨大的需求量?
煤炭加工利用協會教授級高工吳式瑜表示,由于低硫煤總量的局限,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低硫煤的推廣,難度相對較大。“以前北京地區的低硫煤標準為≤0.5%,但實施起來也有一定難度,一些企業使用超過標準的煤,最終卻只能罰款了事。”吳式瑜說。
那么,如今低硫煤標準再度提高,相關的罰則卻還未出臺,一些企業或許寧可冒著被罰款的風險繼續使用低成本的普通散煤,也不愿用高成本的低硫煤。
一邊是前端標準的不斷嚴格,一邊是末端總量供應及懲罰措施的滯后,低硫煤推廣處境尷尬。
吳式瑜表示,北京地區全部銷售和使用硫分≤0.4的低硫煤是不現實的,只有燃煤過程或煙氣凈化中采取措施減少燃煤的污染才是可行的。
目前來看,京津冀地區全部由直接開采的低硫煤來供應的確并不現實。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措施將普通散煤處理成低硫煤,其成本必然大大提高。
從河北省石家莊的例子來看,普通煙煤即使每噸漲到六七百元,也遠遠低于優質無煙煤的1300元/噸的價格。可見,對企業和公眾來說,要買低硫煤也并非易事。
低硫煤政策標準已出臺,前路該如何走?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圣指出,政府首先要在推廣低硫煤的過程中發揮好監督作用,城市消費的煤炭是否符合相應的低硫煤標準,這一道關一定要把好。
此外,在王圣看來,建立城市化的洗煤中心是推廣低硫煤的技術保障。
“現在建有洗煤中心的城市不多,以前在政策層面也一直有要求,但是落實的并不多。不過建立洗煤中心也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低硫煤的來源仍然需要依靠別的方式來保證。”王圣說。
盡管使用洗煤技術讓高硫煤轉化為低硫煤的成本相對較高,但王圣表示,如果實現了規模化,后期的成本也會逐漸降低。
此外,在將眼光局限于國內的同時,一些城市也開始放眼國外。據報道,國際煤炭價格目前依然有下降趨勢。業內人士透露,國內使用相關措施將高硫煤處理成低硫煤的成本與從國外進口低硫煤的成本相差并不大。
因此,低硫煤進口或許也將成為一條可行的途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