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深圳投資數百億治理河流污染行動失敗
港媒稱,盡管深圳自2000年以來已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斥資數百億元人民幣,但該市在這場斗爭中正面臨失敗。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20日報道,珠江三角洲的居民最近在聽到有關深圳一半以上的河流變黑、受污染和臭氣熏天的消息后,都感到非常震驚,而該市是廣東省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盡管自2000年以來,官方已花費近300億元人民幣開展拯救該市長期受污染河流的行動,但情況依舊如此。
報道說,當地媒體報道稱,流經深圳的310條河流中有173條狀況嚴峻。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也報告說,涵蓋該市85%的河流的121個水質監測站的水質評級都為劣五類標準,屬于“極差”。
情況還在持續惡化。當地報紙報道說,今夏幾條河流的污染狀況加劇,其中包括布吉河、新洲河、觀瀾河和沙灣河。布吉河為深圳河的上游,而深圳河是深圳與香港的分界線。
甚至連臨河而居都很危險。多年來居住在龍華河附近的龍華新區的李立(音)說:“我的家人都不敢開窗戶。我們的喉嚨疼,眼睛辣得難受,鼻子癢癢的。還有蚊子。”
“即便我們反復向政府抱怨,這些河流依舊逐步變得更黑、更臭和更難聞。”
報道稱,數百億人民幣的投入都未能阻止狀況的惡化。官方公布的數字顯示,深圳從2000年到2005年斥資47億元治理水污染,2005年到2010年花費120億元,自2011年以來花費了逾128億元。
報道稱,當局對治理該市河流污染問題不斷作出承諾,但是又不斷修訂最后期限。2005年,政府承諾10年內將一改該市河流嚴重污染的狀況。到2009年,政府則說4條主要河流——茅洲河、觀瀾河、龍崗河和坪山河——到2015年將變得清澈。今天,這4條河仍名列珠三角地區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列。
幾乎是在一年前,政府又承諾將投入約20億元治理茅洲河,該河是深圳最大的河流,也是珠三角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但是主要的障礙依然存在——部分水體氨、磷和氮的含量超過安全飲用水的23倍。
治理深圳河辦公室主任蘭建洪說,有限的降雨與猛增的人口導致大量污水被排入河中,這應是導致污染的主要因素。
蘭建洪說:“當局投入巨資卻毫無進展的說法是不公平的。大部分治污經費都被用來建設污水收集和處理工程。兩個項目都耗時耗錢。”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深圳的河流還是干凈的,當時深圳更多的是一座漁村,而非一座1500多萬人生活的城市。”
“過去10年,深圳在全市范圍內建成了33個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問題是缺乏排污管來收集污水進行處理。”
據當地媒體報道,深圳鋪設的排污管有近4300公里長,但還需要4600公里長的管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