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軍令狀”背后的環境賬本
6個月,五彩斑斕的“彩虹河”再現清澈如許,沿岸老百姓把關了快20年的臨水窗戶又打開了,白天看溪水潺潺而過,晚上聽溪水嘩嘩不止,高興得不得了。高興之余,這筆欠著環境快20年的陳年老賬,不妨也“大大方方”地曬一曬。
國慶長假前,桐廬縣環保局副局長楊振武打來電話,說縣里水質最差的龍伏溪治理好了,已經達到三類標準,歡迎常來游泳。
今年4月,我們到過龍伏溪(見杭報4月14日一版《桐廬境內83條主要河溪79條已能游泳》一文),那時候,這條桐廬境內的“掛牌河”還在清淤,看到我們攝影記者要拍照,橫村鎮的黨委書記徐文波急吼吼跑過來,當場立下了“軍令狀”,“你給我6個月時間,我把龍伏溪治理好。”
正值“五水共治”政策背景下,專心治水的徐書記沒有食言——6個月后的今天,昔日五彩斑斕的“彩虹河”再現清澈如許,沿岸老百姓把關了快20年的臨水窗戶又打開了,白天看溪水潺潺而過,晚上聽溪水嘩嘩不止,高興得不得了。當然,高興之余,這筆欠著環境快20年的陳年老賬,不妨也“大大方方”地曬一曬。
書記的“軍令狀”
事實上,徐文波在當日立下的“軍令狀”,已非第一次說出“狠話”。
楊振武說,在今年多次由環保局召集的治水會議上,徐書記已經這么說過,“一定會把龍伏溪治理好,而且能游泳。”
有著富春江過境的桐廬,今年年初就實現了境內79條主要河流能夠游泳,就在兩個月前,長年保持在二類水質的蘆茨溪,還被作為杭州的溪流代表,參加申報浙江省第一條全域可游泳河段的評比。
而處于劣五類水質的龍伏溪,在這輪治水之始,就被直接劃入到桐廬“不能游泳的四條河”序列,去年9月,當地電視臺還把龍伏溪拍成了專題片,五彩斑斕的溪水被作為“反面”教材,在多個場合反復播放——這種自曝“家丑”的方式,客觀上也表達了當地政府希望在今年實現最后四條“掛牌河”能游泳的治水訴求。(下轉第2版)
4000萬污水管網改造
350萬農業污染整治
500萬生態化改造
4000萬印染印花行業排污整治
當然,這種不留情面的方式,讓在橫村前后履職9年之久的徐文波感到壓力巨大,“以前談發展的時候,橫村是先進鎮,明星鎮,現在談環境,談治水了,一下子成了倒數,所以這次我們也是下定決心,要把龍伏溪治理好。”
第81條能游泳的河
張德勝是橫村鎮的老牌“照相師傅”,在橫村新橋的橋頭,臨街開了間快19年的照相館。
但這么多年,他從來沒有給家門口的龍伏溪拍過一張照片,“這么臭的溪水,走過去都要快幾步,有什么好拍的噢。”老張笑著說。
上次我們來的時候,老張家的這幢居民樓,外墻壁上還掛著大大小小幾十根白色的排污管,一到中午的飯點時間,幾十戶人家的廚房水,“嘩嘩嘩”地直接排到龍伏溪里,場面煞是“壯觀”。
說起這段往事,老張也挺不好意思,“這個水只能這么排啊,鎮上沒做過截污納管,我這個窗戶,快20年沒開過,氣味受不了,不過現在好了,可以開了,上個月他們(政府)剛把截污納管做掉,現在臟水也不直接往溪里倒了。”
季水琴是老張的對岸鄰居,住在龍伏溪邊也快22年了。8個多月來,她看著門口道路被開挖埋入排污管,也看著挖掘機開進河道挖出兩人多高的淤泥,最近又看著工人們把鵝卵石鋪進河道……“現在龍伏溪算弄清爽了,上次這么干凈的時候,還在20年前……”
在整個8月份,桐廬縣環保局對整條龍伏溪河段進行了長達30天的監測,發現高錳酸鹽指數為2.3mg/L、氨氮指數為0.551 mg/L、總磷指數為0.165 mg/L,已經達到三類水質標準,當時給出的結論是,“龍伏溪成為桐廬第81條可游泳的河。”
8850萬元的環境賬本
當然,老張并不清楚,他覺得只是一項“臟水不再倒入溪里”的戶外接管工程,背后其實是涉及整個橫村鎮污水管網的改造與再建——8個多月來,整個橫村鎮街都處于一個道路開挖的局面,即便是走過馬路,也要爬上爬下,非常不便。
但就在現在,老張不經意間在家里倒一杯水,這杯原本直排到龍伏溪里的水,將通過污水管網、過江管網,最終會流入到分水江對岸的污水處理廠,徐文波說,“這項全鎮管網工程的建設,花了4000萬元。”
還有一筆體量同樣巨大的環境賬目,來自當地多年來積累GDP最多的印染和印花行業,這些甚至已經能為沃爾瑪、阿瑪尼做代加工的民營企業,此前并不重視工業污水給當地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龍伏溪變身“彩虹河”的主因,“這些企業今年將進行污水處理能力的自我整治和提升,也要花4000萬元。”
“還有兩塊,一塊是農業污染的整治,花了350萬元;另一塊是龍伏溪的生態化改造,花了500萬元,”徐文波說,“算下來,總共花了8850萬元,才算把龍伏溪弄干凈,現在有點像我小時候見到的龍伏溪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