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兩企業數據造假兩人被拘留
歲末年初,山東省費縣圣凱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凱熱電)、聊城陽谷森泉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森泉熱電)兩家企業“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偷偷在自動監測設備上動手腳,擾亂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被環境執法人員抓個正著。
目前,這兩起自動監測設備弄虛作假案件都已經移交公安部門,兩人被行政拘留。
山東省環保廳已下發處罰告知書,對森泉熱電和圣凱熱電實施頂額處罰,責令限期整改違法行為。
森泉熱電擅自修改設備參數
2014年12月10日凌晨5點多,山東省環保廳的何立國、劉常永、宋丙永、張同星對聊城陽谷森泉熱電開展獨立調查。
凌晨5點的天空仍舊漆黑,寒風料峭。檢查人員向企業門衛說明來意,出示執法證后,直奔企業的煙氣在線自動監測站房,現場調閱在線監測設備參數和數據,仔細查看自動監測系統運行狀況。
仔細核對后,執法人員發現企業煙氣自動監測設備分析儀顯示SO2濃度為964mg/m3,但是,工控機和上傳省平臺數據為61mg/m3,現場監測數據與上傳數據不一致。
記者從檢查人員取證的視頻上看到,煙氣自動監測設備分析儀顯示監測數據為:SO2964mg/m3,NO47.4mg/m3,H2O5117ppm,O210.63vol%;工控機上傳數據顯示:SO261mg/m3,NOx71.68mg/m3,SO2折88.83mg/m3,O210.65vol%。
經過進一步檢查發現,自動監測設備工控機SO2斜率被修改為0.07,而現場運行記錄顯示參數正常值應為1,干擾了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
通過調查詢問,森泉熱電員工馬某對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承認修改了SO2參數。
確認企業存在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后,執法人員馬上進行了證據固定,并在第一時間上報山東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立即與省公安廳聯系,省公安廳責成聊城市公安局負責查處。
隨后,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現場向公安部門移交了相關證據。
圣凱熱電違法安裝數據模擬軟件
2014年12月17日早晨,山東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檢查組對費縣圣凱熱電進行獨立調查時,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攔路虎”。
在向企業門衛說明來意、出示執法證后,檢查組隨即驅車快速趕往煙氣在線自動監測站房。
然而,執法車輛剛進入廠區沒多遠,就被設置在道路中間的4個隔離樁擋住了去路。無奈之下,檢查人員只能下車步行,攜帶著檢測儀器走了5分鐘才到達監測站房。
調閱自動監測設備數據時發現,在檢查人員進廠后SO2數據大幅升高,與進廠前上傳省級監控平臺的數據差距很大。有著豐富經驗的檢查人員根據這一異常情況,敏銳地意識到,企業可能存在數據弄虛作假行為,但由于受到路障阻礙錯過最佳調查時機,未能查實具體造假途徑。
在這種情況下,檢查組決定暫且“鳴金收兵”。
12月18日下午,檢查組再次對圣凱熱電進行突擊檢查。
進入廠區之前,檢查組事先進行了分工,兵分兩路,先由一名檢查人員在不通知企業人員的情況下步行進入站房,其余檢查人員乘坐執法車輛先通知企業后,再進入廠區。
提前進入站房的檢查人員發現,自動監測設備數據與工控機、上傳山東省平臺的數據不一致,其中自動監測設備數據SO2濃度為1988mg/m3,工控機和上傳省平臺SO2濃度為115mg/m3。
然而,當廠外檢查人員進廠檢查時,工控機SO2數據瞬間變成與分析儀數據一致。
檢查人員的取證視頻上顯示,自動監測設備上SO2濃度為1830.1mg/m3,NO82.9mg/m3,O29.4%,工控機和上傳省平臺的數據為SO21811.8mg/m3,NO85.29mg/m3,O29.34%。
檢查人員調閱自動監測設備歷史數據時看到,圣凱熱電的監測數據存在突變現象。
5時45分以前,SO2濃度基本在170mg/m3上下徘徊,5時52分以后,SO2濃度一下子激增到1800.71mg/m3,其中5時53分1700.83mg/m3,5時54分1519.07mg/m3。
通過仔細排查,發現圣凱熱電私自改造信號線,在DCS中安裝數據模擬軟件,通過模擬軟件遠程操控工控機的信號數據,干擾自動監控設備正常運行。
按照程序,檢查人員馬上進行了證據固定,并在第一時間上報山東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省環保廳政策法規處立即與省公安廳聯系,省公安廳責成臨沂市公安局負責查處。
隨后,省環境信息與監控中心向公安部門移交相關證據。
嚴厲打擊監測數據造假不手軟
俗語說,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好獵手。不好好花心思提升治污能力,妄圖在自動監測設備上動手腳,擾亂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最終還是逃不過環境執法人員的“法眼”。
經查實,森泉熱電自動監測設備弄虛作假的實施者為其公司員工馬某,聊城市公安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九條,對其實施行政拘留十天的處罰。
針對圣凱熱電自動監測設備弄虛作假,臨沂市公安局已對其總工李某實施行政拘留7天的處罰。
山東省環保廳已下發處罰告知書,對森泉熱電、圣凱熱電實施頂額處罰,責令限期整改違法行為。
為保障自動監控設施正常運行和自動監控數據真實、可靠、有效,山東省歷來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持“零容忍”態度,從執法監管、技術創新等方面入手,嚴防監測數據造假。
據了解,企業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大部分是采取在監測設備工控機中植入造假軟件,或擅自修改工作參數等手段。這類造假手段隱蔽性高,遇到環保部門檢查可以很快恢復,幾乎不留任何造假痕跡,有的甚至通過無線網絡遠程修改。如果企業將正常值為1.0的參數修改為0.1,那么實際監測結果為1000mg/m3的就縮小為100mg/m3,原來超標的數據經篡改后就變“達標”了。
圍繞嚴厲打擊破壞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違法犯罪行為,山東省環保廳、省公安廳深入開展整治破壞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專項行動。
據統計,2014年,山東省共查處破壞或干擾自動監控設施、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企業15家,對其實施了通報、頂額罰款、掛牌督辦等處罰,并對企業相關責任人實施了行政拘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