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環保局:空氣質量已明顯好轉
近日,廣州連續出現回南天天氣,大氣中水汽增多,但空氣質量一直保持優良。南都記者從廣州市環保局獲悉,近似的氣象條件下,廣州空氣質量已明顯好轉。日前,廣州市環保局公布今年空氣整治5大措施,努力讓“廣州藍”不再依賴天幫忙。
3000項具體工作 達標天數升6.3%
廣州市環保局的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廣州空氣質量繼續改善,全年環境空氣質量整體優于2013年。2014年,廣州空氣質量達標282天,同比增加22天;達標天數比例為77.5%,同比增加6.3個百分點。全年空氣質量優61天、良221天、輕度污染67天,中度污染14天,重度污染僅1天,未出現嚴重污染。
這意味著,去年空氣質量指數在200以上的污染天數只有1天,一些城市經常出現的“爆表”(指空氣質量指數達300以上的嚴重污染天氣)離廣州比較遙遠。從廣州市環保局以及國家環保部的監測數據來看,“爆表”的情況有可能離廣州越來越遠。
國家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京津冀、長三角以及珠三角幾大城市群中,珠三角的空氣質量最優。春節黃金周7天,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空氣優良天數28.6%,珠三角地區9個城市為100%。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珠三角地區區域PM 2.5和PM 10平均濃度顯著降低,分別為33和51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降低36.5%和23.9%。
廣州市環保局局長楊柳曾表示,去年的好成績主要是天幫忙和人努力的共同結果。較為有利的氣象條件確實是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個方面,但廣州市對污染空氣的治理,也是下了狠功夫的。在近似的氣象條件下,廣州市的空氣質量已明顯好轉。達標天數提高6.3%的背后,是采取了10大防治行動、57項具體措施、8方面保障措施和3000多項具體任務。
天河“巷戰”打出中心城區第一名
據了解,廣州市針對空氣質量整治而部署的3000多項具體任務,被逐條分解落實到12個區、縣級市政府和市有關職能部門。南都記者發現,在廣州市12區市中,相比2013年,2014年各區市空氣質量的改善程度不一樣,天河區從2013年的第六名,上升到去年的第三名,居中心城區之首。
天河區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表示,去年他們確確實實打了一場“巷戰”———走街串巷把高污染燃煤小鍋爐一個個找出來滅掉。
天河區環保局負責人表示,在看到PM 2.5的源解析之后,就確定整治高污染的小型燃煤鍋爐和工地揚塵。“照往常,會下通知讓街道和居委摸查,上報燃煤鍋爐的數量,然后我們根據情況抓落實。我們通知也下了,同時20多個執法巡查人員,一條一條巷子找鍋爐,然后反饋給街道,讓街道重新核實,最終的數量是報上來的好幾倍。”天河區環保局工作人員說,從打擊蜂窩煤經營點到定點清理小鍋爐,區環保局每個環節都親自抓,通過精細化的治理,才實現全區禁煤。
五大重點措施
提高環保準入門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鞏固中心城區“無燃煤區”建設成果,推進“無燃煤街(鎮)”建設。繼續推進燃煤發電機組“超潔凈排放”改造,基本完成燃煤鍋爐的淘汰、清潔能源改造或治理工作。基本淘汰全市黃標車。
從2015年1月1日起全面落實新《環保法》
通過按日計罰、停產限產、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力度。集中整治未批先建、無證排污、偷排偷放等3類惡意環境違法行為。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的修訂,加快開展《廣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規定》修訂工作。
持續推進大氣污染物來源研究工作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持續開展PM 2.5和臭氧來源解析研究工作,提出并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措施,逐漸減少中度及重度污染情況的出現。
進一步強化區域聯動及合作機制
充分發揮我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和示范作用,利用廣佛同城化、廣佛肇經濟圈一體化、穗莞環保合作等平臺,有效推動珠三角各地加大空氣污染防治力度。按照省的統一部署,繼續推進黃標車限行區域聯動執法,促進加快淘汰黃標車。
強化公眾參與環保機制
進一步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力度,研究優化環保工作考核機制。建立環保民間智庫,就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問題定期咨詢專家、人大、政協代表、民間環保組織、企業代表和市民代表,形成政府主導、社會聯動、市民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強大合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