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如何邁過環保的坎?
攀枝花60%的大氣污染曾經來自攀鋼,10年來數次在環保問題上遭“劫”,先后四次接手環保工作的攀鋼集團副總經理陳勇對此感慨地說:“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就消滅企業。”
據悉,2004年攀枝花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僅為16%,位列全國十大空氣污染城市之一,其中60%的大氣污染來自于攀鋼,而最大的污染源則是攀鋼釩鈦鐵精礦燒結煙氣中超過進口礦10倍、最高可達9000毫克每標準立方米的二氧化硫氣體排放。
技術攻關脫硫治污,是攀鋼近10年來的一件大事。讓陳勇略感欣慰的是,攀鋼的這一工作做得不錯。去年,攀枝花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2.6%。記者3月底在四川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煉鐵廠采訪時看到,“轟隆隆”連續作業的燒結機出口不斷升起的白色煙霧,隨風勢飄搖著消散于晴空……“排放氣體95%為水蒸氣,硫含量幾乎可忽略不計。”副廠長侯毅激動地說。
屢次遭遇環保“劫”
據悉,2014年9月,攀鋼集團成都鋼鐵因生產線違法排放,被環保部西南督查中心立案調查。四川省環保廳、成都市政府、青白江區政府要求攀成鋼停止冶煉區生產。
事實上,攀成鋼并不是攀鋼在環保問題上的頭一“劫”。2013年8月,攀鋼鈦白粉廠因環保不合格被迫停產;2013年10月,因排放不達標,攀枝花強制叫停攀鋼運行24年的6號燒結機。根據攀鋼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攀鋼釩廠也曾因廢水排放問題險些被停產治理,而釩廠一旦停產對攀鋼影響巨大。
近日,有消息稱攀鋼集團成都鋼鐵今年“將關閉180萬噸產能,且煉鋼爐將被徹底關閉”。盡管攀成鋼的變動不僅因環保單一因素產生,其中還涉及設備落后、市場競爭力等諸多問題,但對攀鋼內部人士仍產生了觸動。“鋼鐵工業在當今中國,環保是最難邁過的一個坎,過不去就只能倒下。”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敏這樣感嘆。
始建于1965年的攀鋼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依靠深度開發釩鈦磁鐵礦資源而在中國鋼鐵工業中具有獨特地位,卻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環保欠賬問題。2005年,四川省環保局到攀鋼檢查,眼見灰霾鋪天、黃煙滾滾,刺鼻氣味熏得人頭昏腦漲,一位環保局干部不禁嘆道:“原以為來見識下四川省最大的國有企業,現在看來,這簡直是省里最大的鄉鎮企業。”
“當時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當時負責攀鋼環保工作的陳勇告訴記者,也就是從那一年開始,攀鋼下定決心全面啟動了企業生產中的環境治理工作。
治污成本不能回避
進入2015年以來,因新環保法、鋼鐵工業污染物排放新標準等法規正式實施,對鋼鐵企業要求也愈發嚴格。“環保不是問題,人心才是問題。”攀鋼集團總經理張大德介紹,該企業10年來先后投入5.16億元,嘗試多種治硫技術,目前已基本能做到符合國標的硫排放,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攀鋼目前采用的脫硫技術主要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離子液循環法脫硫工藝,自主攻關的氣固循環半干法,還有石灰石-石膏法等等。“對燒結機脫硫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仍是一個重要難點。”陳勇說,目前攀鋼治硫成本很高,對污染物的資源化處理既是一個環保問題,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資源的全循環利用是最終極目標。
“比如對于在治硫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石膏和硫酸,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攻關實現零固體排放,否則這些廢棄物同樣會成為環境污染隱患。”據了解,目前采用氣固循環半干法脫硫的攀枝花西昌鋼釩廠就已經基本實現了固廢的全循環利用,不僅將排放出的煙氣全部轉化為電能,而且其中98%的水資源得到了處理回用。
技術工藝十年未有重大突破
去年,國際鋼鐵市場出現斷崖式的下跌,攀鋼作為地處西南內陸的大型鋼鐵集團同樣深陷困境。“改革創新,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這話企業說了多年,但究竟該怎么做?”陳勇說,資產結構和產業結構清點,是鋼鐵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普遍都在做的事情,作為大進大出的鋼鐵行業,涉及多種相關行業的大而全模式已經形成,原本作為企業生產發展的必要條件的行業,同樣也是增加企業成本的因素。“發展自有的非鋼產業,變原材料供應商為綜合服務提供商,這將是我們轉型發展的一個方向。”陳勇告訴記者,近期關閉產能的攀成鋼將會轉型涉足物流產業,成為攀鋼轉型發展中的一次嘗試。
技術工藝升級已成為攀鋼近年來的重頭戲。“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資源利用價值、將資源利用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攀鋼的生存和競爭力問題。”陳勇說,攀鋼歷史上是靠釩鈦磁鐵礦資源利用技術上的突破走到今天,而攀鋼今時面臨的根本困境還在于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不夠高,因此攀鋼未來的出路也只能是體現在釩鈦磁鐵礦資源利用的進一步提升。
“過去攀鋼對礦石里面鐵的利用率不到50%,現在已經在原有基礎上提升了10%,這種小進步卻能換來成本的大幅降低。”陳勇同時坦言,在技術工藝方面,攀鋼在過去數十年來始終未有重大突破,特別在釩鈦資源的回收率上還處于較低水平,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當然也是亟須攻破的難點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