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沙漠污染背后更是"零容忍"的鐵拳
4月11日,武威市榮華工貿公司環境違法事件調查處置進展情況新聞通報會在蘭州舉行,甘肅省政府新聞發言人、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梁和平通報有關情況。(中國甘肅網4月11日報道)
眾所周知,伴隨著人們經濟的高速發展,全球化污染日趨嚴重,各種形式的污染事件層出不窮。所以,各級地方政府就應該時刻把打擊環境污染,維護環境安全的理念放在心里。因此,筆者認為,甘肅這次對環境違法犯罪者堅定“零容忍”,嚴厲亮劍,毫不留情。在武威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發生后,從重從快鐵拳打擊排污企業,可謂是應對得當、大快人心。
首先,事件發生后,甘肅省圍繞此事件所采取的“對榮華工貿公司董事長依法立案調查,予以環境違法處罰”、“對武威市、涼州區環保部門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直接責任人予以停職并接受審查”等七條措施,充分體現環境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排污誰買單、誰污染誰擔責”的原則,所有措施完全依法依紀,堅持了有案必查、違法必究、有責必追。因此,有理由相信,隨著責任認定、損害評估等后續工作的繼續跟進,此事件必將得到妥善有效的處置。
其次,政府之所以揮出“零容忍”的鐵拳,其實就為了讓企業發展必須堅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觀。因為,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也是利及子孫后代的千秋大事。對于中國來說,就更應該緊跟時代的潮流。然而,在全國各地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地方和企業都出現了急功近利的情況,也就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很多地方紛紛將那些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上馬,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對此,地方政府在制定經濟發展路線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那就是,只有那些堅持科學發展觀,注重環境保護的企業才能夠審批通過,如果企業存在著污染現象,必須馬上進行整頓和關停。正如這次武威榮華工貿公司一樣,偷偷向沙漠排放污水,從短期內,企業好像是獲得巨大利潤,但從長遠看,不僅造成了沙漠環境的污染,更是為企業和地方政府留下了一個得不償失的尾巴。
再次,企業作為現代商業社會的公民,不可推卸地肩負著維護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職責。然而,甘肅武威榮華公司作為非公經濟利稅百強企業對環境違法行為,卻態度漠然,這是絕對錯誤的。道理很簡單,再大的企業在搶抓經濟的同時,也應該把環境保護擺在第一位,再強的企業在金錢上造福一方的同時,也應該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更何況武威榮華公司還是百強納稅的龍頭企業,就更應該注重形象,做好榜樣示范帶頭作用,才無愧于一身的榮譽。
所以,這次甘肅對榮華這樣的非公經濟納稅百強企業亮出執法利劍,再次彰顯環境守法是底線,更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所謂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筆者認為,雖然發生了沙漠污染這一讓人痛心的事件。但是甘肅相關部門向沙漠污染企業嚴厲亮劍,堅定“零容忍”,不偏不袒,鐵拳打擊,必將有助于甘肅的環境保護工作再進一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