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筑牢輻射環境安全防線
為保障輻射環境安全,山東省突出“實戰”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演習,全面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圖為輻射應急人員正在搜尋放射源。王學鵬攝
◆本報記者周雁凌王學鵬
見習記者桑志朋
“報告指揮部:目前現場大火已撲滅,確認不會再次發生爆炸,放射源不在安裝位。”“立即擴大搜索范圍,增加氣溶膠采樣時間,尋找失控放射源。”
“已經找到失控的Ⅲ類Cs-137放射源,外觀完整、無裂痕。請指示!”“立刻收貯,注意個人安全防護。”
“剩余的放射源中,有1枚可能受爆炸事故影響,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一起收貯,確保環境安全!”
這是2014年全國首次示范使用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調度平臺和快速應急監測系統的現場情景,也是山東省日常提升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能力,確保輻射環境安全的一個真實寫照。
作為經濟與人口大省,山東同時也是核技術與電磁輻射技術利用大省,輻射環境安全至關重要。
“去年以來,圍繞改善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服務科學發展3條主線,山東省各級環保部門以《山東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為契機,按照‘制度從嚴、監管從嚴、審評從嚴和執法從嚴’的要求,以‘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扎實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在日前召開的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上,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謝鋒告訴記者,今年山東省將以確保輻射環境安全為中心,進一步提升輻射環境安全水平。
不架空樓臺把好制度關
審批輻射類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23個、報告表392個、登記表356個,16000多個移動通信基站補辦了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現場檢查輻射工作單位4068家(次),限期整改309家,未發生輻射事故……
這是2014年山東省保障輻射環境安全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山東省共有核技術利用單位4200余家、放射源8900余枚、射線裝置9000余臺套,涉及電磁輻射技術利用和電磁環境影響的單位近500家,移動基站、廣播電視臺站等電磁技術應用設施5萬余個。
同時,“十二五”期間,在建的山東海陽核電廠1號機組、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將于“十三五”期間投料發電。
如何保障輻射環境安全?健全的制度建設無疑是首要工作。
早在2009年,山東省環保廳就下發了《山東省放射源安全監管辦法(試行)》、《關于做好輻射安全許可證延續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制度和工作程序,進一步健全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的法規配套政策。
2012年,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對《條例》進行了立法前評估。2013年,《條例》被列為山東省人大、省政府一類立法計劃,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政府法制辦、省環保廳專門在濟南、淄博等市進行了立法調研。
山東省環保廳還先后兩次會同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政府法制辦對《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進行了修改,形成《條例草案》會簽稿。經過14個部門和單位會簽、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召開專家論證會等程序后,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條例》。
針對施行的《條例》,山東省核與輻射環境管理中心主任程豐民表示:“《山東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重點規范了輻射污染防治監督檢查、放射性物品運輸監督管理以及輻射污染違法行為的檢舉控告等制度,對核技術利用做出多項新規定,細化了國家在輻射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了各有關部門、單位在輻射污染防治中的權責,強化了輻射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對推進全省輻射污染防治工作和促進輻射相關行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擺花架子做實每一戰
制度成型,能力建設也不可或缺。實戰演習不僅是針對應急情況的訓練,更是檢驗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一環。
為確保輻射事故應急演習隊伍能“喊得應、拉得出、打得贏”,山東省環保廳專門成立了由廳長張波任指揮、副廳長謝鋒為副指揮的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設立了現場處置組、輿情信息組、應急專家組和后勤保障組。
為突出“實戰”,真正做實演習中的每一個細節,山東省輻射事故應急演習中使用實源作為放射源,演習前由專門人員進行放置。輻射事故應急人員通過便攜式γ輻射劑量率測量儀、核素識別儀等設備,依據監測數據確定放射源具體位置,并嚴格按照放射性廢物廢源收儲程序進行收貯。
扎扎實實的輻射事故應急演習活動全面提升了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能力,鍛煉了快速響應、上下協調、協同聯動的應急隊伍,檢驗了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調度平臺和快速應急監測系統的各項功能。
在去年環境保護部召開的核與輻射事故應急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山東省做了典型發言,山東省核與輻射環境管理中心被評為全國輻射應急工作表現突出單位。
在提高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能力的同時,山東省還逐步提升輻射環境監測能力。根據《2014年山東省輻射環境監測計劃》,山東省環保廳按時開展輻射環境國控點、省控點監測及委托監測分析工作,先后完成了6家稀土開發利用企業以及41家Ⅰ類放射源和Ⅰ類射線裝置使用單位的監督性監測。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1人(次)通過了全國輻射環境監測持證上崗考核,組織開展了全省17市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培訓及電磁環境監測儀器比對,38人通過輻射環境監測理論與操作考核,輻射環境監測隊伍素質不斷提高。
應對新挑戰打好每一仗
山東省核技術利用單位當前仍以每年約8%的速度增長,放射源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加;廣播、電視、通訊、電力交通等涉及和影響電磁環境的建設項目也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與此同時,部分企業守法意識淡薄,環保執法力度偏弱。面對日益加大的輻射環境風險和日趨繁重的輻射安全保障任務,輻射事故應急能力、機構隊伍建設、監管能力也亟待加強。面對這些制約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瓶頸和短板,山東省將如何應對?
圍繞輻射環境監管,山東省將嚴格按照《山東省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督檢查辦法》,制訂并落實年度檢查計劃,深入推進監督檢查規范化、制度化。對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將要求限期整改;發現存在安全聯鎖問題等重大隱患的將要求立即停產整改。不斷加大執法和查處的力度,實行“零容忍”,對發現的問題,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連續兩次發現問題或逾期不改的單位,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針對輻射環境應急工作,山東省將修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演練。今年年底前,省、市、縣三級環保部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要全部完成修訂,并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演練,檢驗應急預案的完備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同時,還將充分利用山東省核與輻射應急監測調度平臺和快速應急監測系統進行全省輻射事故應急演練,提高全省輻射事故應急處置、響應、配合能力。
此外,山東還積極推進輻射類項目的審批改革,山東省環保廳將積極調整輻射類建設項目審批權限。對Ⅳ類、Ⅴ類放射源、Ⅲ類射線裝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輻射安全許可證審批權和無線通訊、不跨市的220kV以下的輸變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權下放至市級環保部門;委托有能力的市環保局開展固定使用Ⅱ類射線裝置等輻射類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