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產學研 做農村環保“守護者”
更新時間:2015-08-03 20:43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
閱讀:1117
我國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同時我國農村污水面比較廣,來源較多,且增長較快。基礎設施滯后和管理水平低下嚴重抑制了農村地區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治理已成為我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適合于不同農村地區污水治理的新技術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浙江浙大水業有限公司,從06年開始便把市場定位在農村,八年來致力于農村環境生態的改善工作,已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2014中國(浙江)國際環保產業展覽會現場,在環保會現場公司總經理鄧冶先生和中國環保在線記者進行了一番交流。
浙大水業致力于農村環保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也曾遇到困境。
據鄧總介紹,浙大水業所有的努力只為一個目的:改善農村環境。農村市場跟城市有很大區別。農村面積大,特別是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以后,工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污染的強度和特點與以往不通。
“從06年至今,公司在農村市場尤其是浙江地區農村市場開展了不少工作,也走了不少的彎路。”鄧總表示,“十八大”提出“美麗中國”的要求,對農村環境市場的展開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農村環境的改善不能依賴于高強度的財政投入,以及高技術高水平的售后服務等。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財政支撐,對企業來說,很不容易,一開始就應該改變思路。”
環保不能厚此薄彼,農村環境更是不容忽視。浙大水業與高校的合作方面有非常大優勢,尤其是人才資源方面可謂得天獨厚。
“浙江大學是公司的股東。我們有高校背景,以技術見長。產學研越走越好,提升的空間很大。”鄧總透露,技術是企業發展的不二法門,也是企業制勝的關鍵。但就技術轉化問題,鄧總也流露出擔憂,他表示,“高校科研成果多以論文告終,科研轉化率較低,不到10%。”浙大水業立足農村八年深耕細作,深知農村環保工作所需的技術,能夠有目的和針對性地進行科研成果篩選,大大加快了把技術轉化為農村治理成果的效率。
從人才到科研優勢,市場空間潛力無窮,中國的環保產業騰飛在即。鄧總說:“曾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有句話,‘實際上沒有污染,所謂污染只是有用的資源放錯了地方。’我們環保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放錯的資源放到正確的位置上來,重新利用。我認為,環保產業的生命在于資源化,在于循環經濟。”
整個環保產業利好的情況下,國家政策不斷出臺,對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擬定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戰略,企業才能生存,在環保路上越走越遠。
對此,鄧總信心滿滿:“我們有一種使命感,公司發展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農村環保。我相信有一天,中國的農村,也像瑞士、新西蘭這些國家一樣。中國的市場足夠大,浙大水業只是其中一份子,通過我們的努力,為同行相關公司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大家一起努力把市場做到更好,把產品做的更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