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加強環境信息共建共享
在不久前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專家研討會上,來自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與會代表就各國環境信息化建設經驗、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項目交換了意見,并交流了各國環保法律法規、環保標準、環保技術和產業、環境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是根據中方領導人倡議啟動的項目,由中國-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負責實施,旨在推動上合組織框架下的環保信息、知識、經驗和技術的共享和應用,提高各國環境保護能力和水平,加強區域協調與合作,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經濟帶,推動區域綠色發展。
與會代表就平臺門戶網站建設、平臺未來總體建設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交流了平臺共享共建需求,探討了未來合作潛力。各方均表示,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有助于加強上合組織框架下的信息交流、經驗分享、合作拓展。各國將支持并積極參與上合組織環保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加強與中方的合作,共建區域環保合作平臺。
為何亟須建立信息交流機制?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環境評價處處長萬玉玲建議,盡快推進國際化環保信息共享平臺的建立。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一直特別注重東道國法律法規的識別,堅持合法合規經營,但是由于各國法律法規的復雜性,目前我們對一些東道國國家的法律法規的識別還不夠全面和及時,尤其是某些東道國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不透明,直接影響了海外投資企業的效益。有些國家的一些法律法規的修改也會給我們的石油環保工作帶來一定困難。”萬玉玲表示。
“我們建議盡快推進國際化環保信息平臺建設,及時有效處置環境突發事件,提升海外投資企業環境管理的水平和效益,維護企業和所在地的利益,特別是相關法律法規發生重大變更時,能夠及時給予上合成員國企業預警或者執行緩沖期。”萬玉玲說,“建議上合組織成員國定期發布污染防治的最佳技術指南,使目前的污染防治技術能夠是最佳的、常規的,同時定期發布最新動態和最新技術溝通渠道。”
萬玉玲認為,要深化成員國的溝通和交流。建議在多邊合作框架下,加強政府環保組織、企業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和對話機制,減少誤會,避免出現針對外資企業采取雙重標準的現象。加強對重特大事件的協調處置機制,把事故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在損失賠償等方面能夠從政府層面協調東道國和地方政府處理糾紛,提供給企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援助。
俄羅斯歐能源公司技術研發部主任亞歷山大·洛巴諾夫表示,希望能夠盡快建立相關的平臺,不僅僅在雙邊層面上開展對話,同時也能夠在多邊組織的框架內開展對話。
“上合組織信息平臺能夠幫助我們盡快建立一個成體系的環保領域的信息交換機制,有助于促進我們在上合組織框架內進行企業間和政府間的合作。”洛巴諾夫說。
環境信息平臺如何構建?
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部門,對于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建立環境信息平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都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
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生態部綠色標準中心主任拉什德·伊斯馬伊洛夫建議,環境信息至少包括3個層面的受眾,首先是社會層面,他們是生產和建設項目的參與者,對環境信息的需求非常高;其次是企業層面,企業家們需要現代的綠色技術,這對他們做出正確決策、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第三個層面就是立法和保護公民權利方面,環境信息的公開確保了所有社會群體的利益。
“希望能夠建立這樣一個有效的信息交流機制,各方通過簽署合作協議,在環境領域進行及時的信息交流,并且在環境信息交流、收集、整理問題上與我們的同行進行合作。”拉什德說。
烏茲別克斯坦環保委員會環境信息與預報局處長魯斯蘭·壓庫波夫認為,信息收集是信息庫建設的基礎,在信息收集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展信息體系所涵蓋的指標數量,包括長期、短期和中期指標,以及不同行業和領域的環境指標。同時,詳細的地理信息對于提升環保領域信息化水平也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完善整個信息庫的資料收集整合和分析水平。”壓庫波夫說。
生態環境數據如何共享?
據了解,上合組織目前已經完成平臺門戶網站(中、英、俄)建設,囊括上合成員國環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等。中國-東盟(上合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從整體定位看,這是上合組織框架下的一個平臺,總體目標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的建設和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推動區域環保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各國水平,加強區域協調和合作,共同應對區域環境挑戰,從而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根據平臺的定位和目標,大概制定了5項主要內容:環保數據信息服務建設,環保信息應用系統建設,環保信息發布和共享的門戶網站建設,針對環境科研與創新平臺建設,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基礎設施建設。
與會代表和專家最關心、討論最熱烈的問題就是:生態環境數據如何共享?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開發了全球尺度下遙感和地區系統一體化的平臺,成功實現了遙感數據與國際數據的集成和處理。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的白玉琪教授建議,環境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應該遵從系統的頂層設計,實現系統集成的思路。環境信息共享平臺的近期目標可以是數據的共享和交換,從而促進科研創新,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提升環境管理的能力。
關于遙感數據的應用問題,一位參會企業負責人表示,我國目前遙感數據的應用包括商業和工業兩個層面。目前這一企業正承擔上合組織中亞地區絲綢之路的遙感數據監測,按照上合組織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很多監測數據和產品在平臺上進行交換和共享,特別是在應急的層面,也會啟動多顆衛星來支持相關工作。
據了解,中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關于30米以上的低分辨率數據是全球免費共享的。中國社科院也同樣建設了一個全球資源遙感數據產品發布的系統,在其網站上可以申請相關的數據,這也是公開、免費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