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要建立以效果為核心的考核機制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加速,環保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呼吁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環保產業改革適逢新的政策機遇。在環保產業由1.0向2.0時代發展的過程中,對工程項目的考核標準完成了由工程量至上到效果至上的巨大轉變。海綿城市PPP模式是推動效果考核的催化劑,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原則,百姓滿意,才算合格,系統考核,按效付費。
角色——明確PPP之間的關系
Public:
管理者or建設者?裁判員or運動員?
需完成從管建設到管效能的轉變、從付款到付費的轉變
Partnership:
政府與社會資本的權利義務?按效付費的邊界條件?
Praviate:
打工者or運營商?收利息or賣服務?
切實保障效果,發揮系統集成和互聯網+平臺整合能力
考核——以實際效果為核心
傳統模式:
以單個項目為核心,分部門、分專業、分階段實行規劃、設計、施工、監理、后期運行管理,以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為最終目標。
創新模式:
以詳細的過程數據為支撐,建立海綿城市全過程建設管控平臺及考核評估體系,從而實現以目標、問題為導向的建設模式,將建設效果聚焦到實施效果上。
系統——以全過程系統化服務為宗旨
以流域總體的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水資源等方面的目標作為考核要求,把城市給排水、水利、園林、道路、小區建設等綜合到一起,實現系統最優。
付費——以按效付費為原則
如何確定效果:
定性vs定量?
如何確定是否達標:
模擬vs監測?
如何建立效果與費用之間關系:
多少全給?多少給一部分?多少不給?
如何創新費用來源:
拉長BT?
如何確定付費進度和要求:先付費vs后付費?月度(季度)vs年度?
遷安海綿城市建設PPP項目案例
總體概況
遷安市海綿城市示范區范圍,新城老城相結合總面積21.5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金額總計40.06億元,其中PPP項目11.19億元。
建設目標
通過海綿城市系統建設,解決城市水環境問題。將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76%(日降雨量不大于29.6mm),雨水資源化利用率10%的總體建設目標。
項目模式
采用產、匯、排一體的思路對城市試點區源頭徑流控制工程、中段轉輸工程和末端調控工程整體打包,涵蓋公建、道路管網、水廠、河道等共9類子項目。
整體打包:
設計、融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建設模式,區域化、流域化整體打包。
運營模式:
由PPP項目公司制定統一運營維護方案,建立統一運營維護機制體制,政府負責過程監督、考核、付費。
系統考核:
項目效果考核:對PPP九個子項目分別按季度進行水質、徑流控制率等項目效果考核,作為運營服務費50%的支付依據。
整體效果考核:對海綿城市整體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每年一次進行整體效果考核,作為運營服務費剩余50%的支付依據。
績效考核指標
一體化信息監控平臺:
平臺職能:為遷安市海綿城市建設從示范區向整個城市規劃區拓展預留容量,與智慧城市建設和其他城市現有數字系統對接。監控對象:政府投資建設的和PPP項目公司投資建設的所有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政府責任:對PPP項目公司一體化信息監控平臺方案進行評審及運行監測,按照監測結果進行付費。項目公司責任:負責硬件和軟件投資、設備維護、軟件升級、數據采集、統計等。按規定節點和內容上報海綿城市運營維護數據。
創新付費:
可用性服務費依據建設考核結果支付。運營服務費依據效果考核結果支付。提出“雨洪處理費”,為將來收費提供可能。
低維護開發:
在設施選擇,特別是建筑小區設施選擇中盡量選擇自然、生態、本地化的設施和植物。采用低成本維護的設施,降低后期維護成本,保證公平。
本文根據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專務副總裁、深圳華控賽格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潘文堂董事長在“第五屆城市排水防澇和雨洪控制利用技術論壇暨海綿城市建設論壇”上的發言整理而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