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只為守護藥都藍
63家涉污企業累計投入改造資金約2.63億元,完成車間改造169個,關停車間51個,VOCs排放總量削減1655.26噸、削減比例達9.1%……
去年開始,浙江省臨海市頭門港新區緊緊圍繞建設“綠色藥都”戰略目標,以“廢氣整治年”活動為抓手,按照“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原則全力推進廢氣治理。
乘勢而上
開展廢氣整治年活動
臨海頭門港新區建于2014年,其前身是浙江省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園區。2014年,臨海市醫化園區的環境問題被浙江省環保廳掛牌督辦,引起了臨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確定2015年為“園區廢氣整治年”。
頭門港新區黨工委委員、醫化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敦淵介紹說,園區建立了末端廢氣事故應急處置機制,遇到治理設施故障時嚴格落實停產、限產等措施。同時,對建有RTO焚燒設施的企業,每月上報爐膛溫度曲線,確保各企業正常運行廢氣處理設施;建立特殊氣象條件下醫化企業限產、停產等措施;在線監測數據出現異常及時匯報,對經運維公司查實,且超標未整改到位的進行立案調查。
去年,頭門港新區環境執法人員在醫化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大檢查中發現,浙江卓越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RTO廢氣處理設施存在停運現象,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機廢氣未經焚燒處理,排放至外環境。同時還存在廢水直排問題。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臨海市環保局對這家企業進行停產整治,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處最高10萬元罰款,并將這起環境違法案件移交給公安機關。公安機關給予直接責任人行政拘留13日的處罰。
臨海市環保局頭門港新區分局局長張科表示,去年以來,頭門港新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共開展執法檢查企業1000余家(次),下達監察意見700多份,立案處罰39件,罰金343.7萬元,其中5件已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5人(次),進行全廠停產整治3家(次)。與2014年相比,案件數、罰金分別增長了85.7%、254.7%。
一廠一策
直擊污染防治“命門”
為有效推進廢氣整治,結合企業治污現狀,頭門港新區管委會和臨安市環保局邀請第三方技術中介,組建核查小組,編制“一廠一策”,從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全過程對各企業進行整治提升技術核查,精準發力,科學治氣。
按照要求,“一廠一策”對企業廢氣排放實行標本兼治,將源頭削減與末端治理有機結合,同時按照自身特點和相關規定,全面實施廢氣收集、預處理、輸送、集中處理、排放口設置及設備運行維護等工作,嚴禁以私設排放口或不收集、直排逸散等方式直接排放廢氣。
據了解,在廢氣整治活動中,臺州市環科院為醫化和電鍍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浙江省工業環保設計院有限公司為合成革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浙江東天虹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為華海藥業(一、二分廠)提供技術服務,全面評估企業存在的問題,分車間制定整治方案和整治計劃表,編制廢氣整治提升方案。
同時,邀請省內環保專家對重點企業、重點產業的整治方案開展專家咨詢,對照VOCs整治內容,從生產裝備、廢氣收集點位、投放料方式、末端廢氣捕集處理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整治措施,確保各環節整治到位。
科技監管
彌補人防“縫隙”短板
現在,飛行監測、飛行斬污在頭門港新區已然成為一種常態。
自廢氣整治活動開展以來,頭門港新區環保分局會同臺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和臨海市環境監測站,對轄區30余家醫化企業的末端廢氣處理設施出口進行飛行監測80余家(次),做到全覆蓋、地毯式的抽測、體檢。對6家企業的廢氣超標現象,進行依法查處,并及時督促其整改到位。
在現有監管手段的基礎上,頭門港新區按照新的要求,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強化事前管理,彌補人防短板。
在廢氣整治一環,頭門港新區實施末端廢氣治理設施運行工況監控,實時了解末端設施運行狀況。同時,對重點企業廠界安裝VOC監測儀,將監測數據接入環保平臺,嚴控醫化企業局部點位環境質量。
陳敦淵說:“接下來,我們將不斷加強創新,加大科技監管投入,消除監管盲點,嚴格環境執法,全力打造最嚴環境監管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