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治理排行榜揭曉 市水務局獲獎
4月26日,一年一度的《廣州城市治理榜》排名正式揭曉。廣州市水務局以每月發布河涌污染“貢獻”排名,精準鎖定污染物,讓河長們更加明確自身職責,減少互相推諉扯皮現象,榮獲第四屆廣州城市治理“改革創新”獎,同時并被評為“優秀單位”。據了解,廣州城市治理排行榜共設8個獎項,分別是:行政透明度榜、經濟競爭力榜、人類發展指數榜、科技創新力榜、街坊點贊榜、改革創新榜、公共服務友好度榜和公共事務蝸牛榜等八個榜單。在評榜過程中,廣州市80多萬市民參與了各個獎項的海選活動,最終結合專家評選,評出了廣州城市治理各個獎項。
近年來,治水一直是廣州的一大難題。從今年1月份開始,市水務局首次公布35條黑臭河涌的污染“貢獻”量化排名,涉及河涌流經的50多個街、鎮。每月公布污染“貢獻”排名,便于基層河長摸清區域內的污染底數,從而倒逼其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今后該排名將每月公布一次排名,接受社會各界群眾監督。這一制度的設計,市水務局已謀劃多時。
目前,全市1362條河涌全面落實區、鎮(街)、村(居)級河長1938名,設立河長公示牌2222塊,形成市、區、鎮、村四級河長制。廣州市河長制考核主要采用的是河涌黑臭的4項水質指標。這些指標雖能準確反映各段河涌的黑臭程度,但不能統計各鎮、街管轄河涌段沿岸的污染物排放量,在考核中不利于落實責任,容易造成相鄰鎮、街的河長相互推諉扯皮,推卸責任。為此,市水務局在去年11月份開始重點開展了全市“35條黑臭河涌污染物排放量化分析”工作,得出各鎮、街河長管轄的河段每天新增加了多少污染物。鎮、街的河涌污染物排放量則代表了該鎮、街每天向其管轄的河涌段排放了多少污染物,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河涌兩岸排污口、支流、排水渠箱的污水排放,小散亂工業作坊和沿岸民居的污水直排,沿岸畜禽養殖、大排檔和農業污水排放,河面和沿岸垃圾帶來的河涌污染,以及河涌底泥釋放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就是河涌水質黑臭的主要原因。根據這一排名,各個河長可以采取八大措施來抑制污染物排放:堵污水、查偷排、拆違建、清理垃圾、河道清淤、改善河涌生態、加強沿岸管理、動員轄區內群眾等。
下一步,廣州市水務局還將重點督辦污染物排放量位于前列的鎮、街河長,有針對性地削減消除河涌污染來源,進一步理順河涌管理機制體制。
在廣州城市治理排行榜評選過程中,郭學進評委給廣州市水務局的獲獎詞寫道:治污是廣州市一項艱巨的任務,河長制治水的方式比較傳統,能否起效關鍵看責任是否到位。廣州市水務局每月公布河涌污染“貢獻”榜的做法,讓河長們更加明確自身職責,減少推諉扯皮。
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對政府治理效能的評估。2013年開始,南方都市報聯合省內外知名學術機構制作并發布《廣州城市治理榜》,連續四年發布,至今已經成為一個頗具影響力的新聞產品,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4年來,《廣州城市治理榜》致力于構建一個更加符合改革方向和公共期待的指標體系,依托黨政部門過去一年公開發布的數據信息,借鑒專業的學術研究方法進行量化測評分析,力求客觀呈現廣州城市治理的現狀,傳導公眾對政府部門的期待,以鼓勵和促進政府部門決策更加透明、信息更加公開、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