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武漢的天為什么這樣藍?
▲圖為藍天白云下的漢口江灘。陳卓攝
▲圖為武漢市大氣辦人員夜查工地、道路揚塵。劉斌攝
?圖為環保工作人員爬煙囪監測。
于海濤攝
王勇鄢祖海
湖北省武漢市近幾個月來頻頻出現藍天白云刷爆了朋友圈,引來多方點贊,曬圖成為武漢人的日常。8月份,武漢市“收獲”了100%優良天,自2013年7月以來,武漢市空氣質量第一次出現全月優良天。
彩虹送福利“武漢藍”霸屏朋友圈
自7月武漢“出梅”以來,江城頻頻出現“武漢藍”。7月1日傍晚,武漢雨后初霽,彩虹當空懸掛,市民紛紛駐足圍觀。正如網友“嬋嬋仔”說:7月的第一天,朋友圈被彩虹刷屏了。一位多年采訪環保的媒體記者,在報道中贊嘆:湛藍天空下,一眼望四橋,棉花糖般的片片白云,或似輕紗或如奔馬,美輪美奐……
武漢市環保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1天,其中優8天、良23天,優良率為100%,與去年8月同比優良天數多7天,優良率上升22.6%。城區主要污染物濃度同比有所下降,其中PM10均值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6%,PM2.5均值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4%。
記者查閱了近3年的數據:2016年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2015年多45天,今年前8個月優良天數為181天,比2016年同期增加20天。武漢市民的感受與監測數據高度趨同:藍天越來越多,空氣一年比一年好。網友“林語靜”說:了解環保人的忘我付出,是他們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提升了大武漢的環境指數。
的確,藍天白云之下、數據喜人的背后,是武漢市上下聯動,科學、系統、精準治污,穩步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所做的艱苦努力。
在這個持續高溫的夏天,市、區兩級環保監察、監測隊伍,無論是在熾熱的工業廠區,還是在悶熱的車底,堅守在一線,揮灑汗水,接受高溫“烤”驗。市監測中心年過五旬的胡軍,經常背負十多公斤重的設備,跟80、90后的許睿光他們一起徒手爬上十幾層樓高的煙囪,在長利玻璃廠、在中韓石化廠,頂著烈日的暴曬,完成一次次煙氣監測。為嚴查冒黑煙車輛,機動車污染防治中心的小伙伴們鉆到熱如鐵板燒的車底,進行尾氣突擊檢測。武漢市環境監察支隊的張平,在最近的7期“雙護雙促”環境執法行動中,現場排查時多次輕傷不下火線,被同事們笑稱為“女漢子”。
明確總量減排抓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
今年,武漢市政府印發了《武漢市2017年擁抱藍天行動方案》,明確了大氣污染防治的全年目標和總量減排任務,并將全年的30項防控任務分解到各區和相關部門。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綜合防治。從監管執法、監測預警、適時臨時管控、實行重點工業企業錯峰生產等方面開展防治工作。
同時,武漢市嚴格重點行業的排放標準,對全市火電、鋼鐵、水泥、石化、燃煤鍋爐、生物質鍋爐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并推進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進一步擴大禁燃區的范圍,繞城高速所圍區域和新城區的建成區、主要工業園區都將納入禁燃區。
1~8月,全市已淘汰黃標車8000余輛,通過遙感監測以及上路抽檢等方式,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監管執法,嚴肅查處冒黑煙等高排放車輛。
在加強工地和道路揚塵管控方面,今年全市完成4562輛建筑棄土運輸車輛的密閉化整治工作。武漢市改善空氣質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大氣辦”)工作人員符祖文說,今年以來,全市已先后8次啟動空氣污染應對管控工作,實施停止土方施工、渣土運輸或者增加道路清洗保潔等措施,有效緩解了空氣污染情況下的污染物濃度水平。
這幾年,武漢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得益于全市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一系列措施的落地。武漢市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環保局局長閻忠寧介紹說,近年來,武漢市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工業污染治理,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完成了二環線至三環線范圍內845臺燃煤鍋爐的拆除或者清潔能源改造;嚴禁新建高耗能、高排放工業項目,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完成全市三環線內共127家化工企業搬遷整治,其中,關停企業33家、騰退企業32家、搬遷企業49家、改造企業13家。
精準治污典型引領全市推廣
包裝印刷行業是城市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大戶”,也是武漢今年整治的重點。武漢市經濟開發區的武漢紅金龍印務公司今年率先完成了整治任務。8月,武漢市大氣辦將現場推進會放到這家公司舉行。
公司工程部聶億兵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500多噸溶劑以前全部排放到大氣中間去了,但是經過處理之后,排放只有幾噸,其中98%都已經進行無害化處理,嚴過國家標準。”
在8月22日的現場推進會上,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胡續海介紹說,開發區將治理揮發性有機物作為今年全區的環保重點工作,對全區9家企業進行集中治理,完成削減揮發性有機物800噸左右。
在印刷包裝行業的率先引領下,市大氣辦順勢強力推進。在全市石化、汽車制造和家具制造行業,一批重點龍頭企業正穩步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治理設施建設和綠色認證。
武漢市環保局污染防治二處處長羅巍說:“今年專門出臺了《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石化、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全面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工作。為治理城市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鼓勵企業自發執行更為嚴格的環保標準。”武漢市還出臺要求,政府采購印刷服務優先選擇取得綠色印刷認證的企業。
在石化行業,武漢石化、中韓石化正在開展第二輪LDAR常規檢測及油碼頭油氣回收設施建設和鐵路公路裝卸油氣回收設施建設;武漢奧克化學、凱順石化、魯華粵達均已完成首輪泄漏檢測與修復;在印刷包裝行業,紅金龍印務、天虹紙塑彩印、湖北新華印務等完成了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治理設施建設;在汽車制造行業,神龍汽車(一廠)實施涂裝車間水性漆改造及噴涂廢氣深度治理工程;在家具制造行業,蔡甸超凡家具已啟動小批量產品水性漆替代待試產正常后啟動水性漆大規模量產,武漢藍盾門業已拆除涂裝工藝,使用免漆材料進行加工生產。
考核排名
公開約談嚴肅督查
武漢市空氣質量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市政府制定了《武漢市擁抱藍天行動2017年度考核辦法》,對各區空氣質量改善情況考核評價并進行排名,排名結果向社會公布。同時,向市委組織部、市治庸問責辦、市考評辦等部門和各區黨委、政府通報,作為對各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今年7月、8月,武漢市環委會組織市考評辦、監察局、環保局等部門,就改善空氣質量目標進展滯后、大氣污染問題突出等情況,先后對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武漢化工區管委會和青山區、江夏區人民政府分管領導進行了公開約談。
目前,武漢市持續對各區開展大氣污染現場督查督辦,每日安排督查專班開展現場督查,對工地、道路揚塵污染,工業煙粉塵污染,露天焚燒、噴涂污染等問題及時進行督辦。1~8月,共對督查發現的1122個各類大氣污染問題,下發督辦通知609份。
武漢市創新機制提高督辦整改效率,通過“網上辦”加強空氣質量分析調度。武漢市環保局副局長張頡介紹:“今年我們大氣辦建立了市領導和各區政府、部門分管領導參加的微信工作群。”目前,這個群24小時不間斷值守、調度、督辦,成為全市改善空氣質量的“前線指揮所”。每小時關注、分析空氣質量變化,重點時段在凌晨組織開展巡查、調度,對空氣質量變化和空氣污染問題進行管控、督辦,實現大氣污染問題“網上辦”,迅速將整改要求傳達到一線,有效提高了工作時效和實效。各區也分別建立空氣質量微信調度群,形成市、區快速調度反應的網絡系統。
全市上下、各區各部門堅持“天天抓、時時抓”,持續按照“5+2”、“白加黑”模式緊抓大氣污染管控,強力推進,邊督邊改,有效解決了突出環境問題。另外,武漢還設立了“曝光臺”,對各類督查發現的大氣污染問題進行督辦,并定期進行回訪,檢查整改落實情況并每半月進行一次通報。今年以來,共5批次對31個典型大氣污染問題進行了曝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