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構建移動源污染管控網
重型柴油機動車經過遙感檢測點位,自動檢測設備發現超標車輛,通過網絡傳輸到后臺指揮調度中心,調度員根據警報點位路徑,通知就近的環保移動檢測人員和公安交警人員,開展聯合執法,截停進行現場檢測數據比對。記者日前在河南省鄭州市西四環遙感監測網點詳細了解了移動源污染管控控制流程。
鄭州市環保局局長潘冰介紹,這兩年,鄭州市突出“三治標、三治本”,以改善大氣質量為目標,加強對移動源超標污染管控,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
鄭州市在黃標車全部清零和油品全部升級的基礎上,開展了“1039+2”行動。一次性安裝10套機動車固定遙感監測設備并實現聯網,設置39個卡口點位,初步構建了全天候、全方位機動車檢測體系,實現了聯合執法、停放地抽測執法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聯合執法能力,建立了移動源污染管控的市、縣(市、區)兩級聯動機制。
記者從鄭州市交警部門獲悉,截至2017年12月,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約340萬輛,其中,柴油車35萬余輛,占比11%。
“根據PM2.5源解析,鄭州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占比約23%,在重污染天氣時高達27%。特別是柴油車尾氣排放污染則更為嚴重,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約占機動車排放總量的70%和90%。據推算,一輛大貨車污染物排放量約相當于一輛小汽車的50倍~80倍,而一輛超標大貨車的排放量相當于一輛國五小車的200倍,目前交通運輸車輛尾氣排放已成為鄭州市主要
大氣污染源之一。”PM2.5專家小組鄭州負責人王奇峰說。
截至12月12日,10套固定遙感監測設備和39個卡口共抓拍242余萬輛次。其中,大車10.5萬輛次,超標3.3萬輛次,超標率為31%,對符合處罰條件的123輛柴油車進行登報公告。
按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鄭州市公安、交通、城管和環保等部門,自10月開始,在39個卡口點位全天候開展綜合執法檢查,嚴厲查處重型柴油車尾氣排放超標行為。
點位查處情況實行日報告、日通報制度,構建了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綜合監督體系。截至目前,共檢測車輛14772臺次,對516輛超標車輛下達了限期改正通知書并予以鎖定限制其年審。
據悉,對所有固定遙感檢測點位和39個卡口檢測到的尾氣超標車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相關規定,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罰款5000元。
目前,鄭州市正處于新型城鎮化大建設期,工地達2500多個,大量使用的非道路移動機械也是重要污染來源。
攻堅戰以來,鄭州市禁限結合,出臺移動源污染管控政策,今年10月1日起,劃定國三重型柴油車限行區域,有效規范渣土車的運行區域和行駛路線。
今年12月4日至年底,鄭州市在三環內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每日約限行110萬輛。據不完全統計,機動車限行期間,監測區域的PM2.5、CO、NOX濃度明顯下降,在線PM2.5源解析呈現,數據由限行前的占比40%下降至20%。
“通過路檢路查、固定式遙感監測和停放地抽測對發現尾氣超標排放的車輛進行溯源。一是倒查車輛所屬運營單位,依據《鄭州市交通運輸行業機動車環保考核管理規定》,進行公開約談曝光,并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取消其環保評先資格;二是倒查檢測機構,對弄虛作假行為依法進行頂格處罰。”潘冰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