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62個小區試點垃圾分類 新建生活垃圾分類轉運中心
南昌作為全國46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全面啟動了垃圾分類試點工作。11月27日,記者從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爭取在今年底,全市公共機構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覆蓋率達100%,62個試點小區全面鋪開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全市選定62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
記者了解到,2017年底,南昌市制定出臺了《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工作實施方案》,倡導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全市選定62個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先行試點,逐步完善垃圾分類收集箱、垃圾分類運輸、分類存貯等配套設施。目前,全市已有44個試點小區全面啟動了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南昌市委宣傳部、市衛計委等7家職能部門印發了《轉發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等八部門關于在醫療機構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通知》,南昌市節能辦印發了《關于推進全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南昌市教育局印發了《關于做好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意見》。
南昌市政府召開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大會,全面啟動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印制了《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明確了垃圾分類類別及投放指南;編制了《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解答》,詳細列舉了88個垃圾分類的問題,并進行詳細解答;舉辦了全市垃圾分類培訓大會,規范垃圾分類工作操作方法。
700余所中小學開展垃圾分類教育
記者了解到,南昌市直相關單位結合自身工作職責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如“垃圾分類黨員先行”活動、“綠色回收進機關”兌換活動、“垃圾分類齊步走”志愿活動、“垃圾總動員”公益演出、“垃圾分類”進社區和機關宣傳等,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推動垃圾分類工作。
南昌市推進了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在全市700余所中小學校開展垃圾分類教育工作。通過宣傳教育、示范引領,以教育促動學生,以學生帶動家庭,以學校牽動社會等形式,推進南昌市垃圾分類和減量教育工作。同時,把“垃圾分類”教育工作計入“綠色學校”“文明校園”創建評估指標之中,充分發揮示范校引領作用,確保中小學校生活垃圾分類教育覆蓋率100%,師生垃圾分類知識知曉率100%工作目標實現。
每個縣區新建2至3座垃圾分類中型轉運站
南昌市著力完善垃圾分類轉運處理設施建設。全市主次干道新增及更新分類果殼箱20224只,并建成小型垃圾分類轉運中心11座,南昌縣建成3座小型廚余垃圾處理站(日處理7噸)。全市共有3座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南昌市麥園垃圾填埋場、南昌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南昌市麥園餐廚垃圾處理廠。2018年至今,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26.76萬噸(其中農村垃圾24.03萬噸),其中填埋處理量88.47萬噸,垃圾焚燒處理量38.29萬噸。同時,日處理2400噸的南昌市麥園垃圾焚燒發電廠已開工建設;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已通過專家論證;籌建的南昌市第二座餐廚垃圾處理廠選址在南昌泉嶺垃圾焚燒發電廠周邊,日處理300噸;日轉運900噸的垃圾分類轉運中心PPP項目已編制實施方案。
下一步,南昌市將加快推進公共機構和垃圾分類試點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啟動垃圾分類轉運系統升級改造。同時,督促各縣、區政府,啟動在每個縣區新建配套垃圾分類中型轉運站2-3座,將原有垃圾轉運站改造為垃圾分類收集站、有害垃圾貯存站等建設計劃。
加快南昌市生活垃圾分類轉運中心PPP項目建設。該項目日轉運廚余垃圾100噸,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800噸,已列入南昌市第一批PPP試點項目。
建設垃圾分類在線監控系統,通過在線監控系統,對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收集、中端運輸、末端處置進行監管,逐步實現對前端垃圾分類收集,中端分類轉運,末端計量稱重、在線環保監測指標、產出物、主要消耗等實時在線監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