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提出已有三年 長三角這仗打得怎樣
更新時間:2019-04-23 10:45
來源:文匯報
作者:
閱讀:1965
“藍天保衛戰”提出已經有三年時間了,從最初的“打響藍天保衛戰”到2017年的“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逐步清晰,措施逐步嚴厲,成效也逐步明顯。上海市作為長三角區域的龍頭,在藍天保衛戰過程中戰績突出。其中2018年上海市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AQI優良率等五項空氣質量指標均為2013年以來歷史好。上海市2018年PM2.5年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AQI優良率為81.1%,已經提前兩年完成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空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2019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攻堅之年,然而2019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已經經歷了多輪空氣重污染過程,安徽省和江蘇北部地區空氣質量依然不容樂觀,長三角地區已經啟動了多次重污染聯合預警。當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是一個重大契機,有助于打贏藍天保衛戰。
治理一體化有四道“坎”
第一,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存在區域傳輸。當前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空氣質量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江蘇北部的空氣污染最為嚴重,安徽省部分城市的空氣污染也比較突出;而浙江省和上海市的空氣質量總體最好。受地形和天氣影響,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有明顯的區域傳輸特征。尤其是秋冬季,長三角三省一市會發生區域性重污染天氣。這就決定了三省一市在“藍天保衛戰”中無法“獨善其身”,需要聯防聯控。
第二,長三角區域的環境標準不統一。長三角區域目前仍處在各自制定標準的階段,并沒有從區域一體化的角度來統一制定標準。環境標準的不一致,不僅產生了政策的洼地,也創造了污染的洼地。以環境稅為例,當前長三角的環境稅率標準不一致。其中,上海市的空氣污染稅率最高,而安徽省最低。
第三,長三角區域的結構性污染突出。長三角區域的能源結構差異明顯,而且皖北蘇北地區還是長三角區域煤炭能源基地。在產業結構方面,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差異也非常明顯。江蘇省鋼鐵、鑄造、焦化、建材、電解鋁的去產能任務艱巨;皖北地區火電、煉焦、煤化工等重污染產業仍是地方支柱產業。浙江省和上海市目前產業結構向服務業轉型特征明顯,2018年第三產業占比分別已經實現了54.7%和69.9%。
第四,長三角區域缺少長效合作機制。由于當前長三角區域面臨著產業同構的問題,企業布局不合理,重化工企業沿長江、太湖和京杭大運河布局的特征明顯。產業轉移涉及到地方政府關注的就業和稅收等核心利益,然而,由于產業轉移的稅收共享機制仍不成熟,當前的長三角區域產業合作難以快速推進。在信息共享和聯合預警方面,還是處于建設階段,在重污染天氣聯防聯控方面,無法充分獲得三省一市的信息。
精準發力推進四方面工作
第一,在體制機制上,盡快完善一體化推進機制。產業轉移機制構建方面,建議試點產業轉移的利益協同機制;試點產業轉移的稅收收入共享機制,推動長三角區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試點園區共建的利益共享機制、考評體系和管理機制,推進跨省市共建產業園區。資源環境要素市場機制方面,建議試點設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要素交易市場;以電力、鋼鐵、石化、水泥等行業為試點,建設長三角區域性排污權交易市場;建立長三角區域國家級電力交易中心;探索長三角區域能源一體化交易市場建設。政績考核方面,試點大氣污染生態補償制度。試點設立大氣污染的生態補償基金,從政府層面激勵三省一市落實大氣污染治理各項政策。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系。
第二,在管理體系上,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的環保標準體系。建議生態環保部選取長三角區域試點實施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污染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同時配合環境稅、差異化電價、差異化限產等政策,激勵重點行業污染深度治理。
第三,在規劃建設上,開展長三角地區能源一體化發展規劃。建議試點構建長三角區域能源互聯網,實現長三角區域傳統能源、可再生能源、核電等能源互聯互通,互濟互保。進一步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杭州灣區域油氣煤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鎮海、舟山等石油儲備基地建設,推動杭州灣海上液化天然氣通道建設與聯通,推動寧波鎮海港區、舟山六橫港區、嘉興獨山港區等煤炭儲運基地建設。建議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聯動發展試點。
第四,在信息平臺建設上,建議試點設立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大數據信息平臺。通過集成三省一市的氣象信息、主要污染源的環境信息和經濟活動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為長三角區域排污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提供應急減排方案。通過模擬大氣污染控制方案,為政府實施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提供決策支持。
環境就是民生,讓天更藍人民更幸福,藍天保衛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絕不是打幾個沖鋒,就能大功告成的。推動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治理一體化要動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學,進一步對癥下藥,擼起袖子干,久久為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