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上下齊發力緊盯 水、氣、土治理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群眾的熱切期盼。
剛剛過去的2019年,安徽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達到有監測數據以來同期最好水平,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50%。去年前11個月,安徽省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4.7%,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最好水平。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年。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三大主戰役,安徽省將以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保持戰略定力的決心不變、方向不改、力度不減,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階段性目標。
盡銳出擊
打贏藍天保衛戰
1月1日,新年第一天,安慶市大觀區多部門聯手突擊檢查在建工地,凱越項目工地存在裸土覆蓋不到位、施工便道未完全硬化等問題,執法人員現場下發停工整改通知書,責令1天內整改到位。1月3日,執法人員進行“回頭看”,相關問題均已整改到位。
除工業、揚塵等污染治理外,餐飲油煙、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也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內容。元旦前后,大觀區副區長左青嶸帶隊對丁香路周邊汽車4S店進行巡查,要求相關企業以噴漆等揮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改為契機,舉一反三,自查自糾,確保各項污染治理設備和措施符合法定標準。
大觀區還發放1000余份《致廣大經營戶朋友的一封信》,要求餐飲業油煙排放單位必須安裝使用油煙凈化設施,確保油煙達標排放。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顧群介紹說,根據相關部署,今年全省未達標設區市PM2.5濃度比2015年要下降18%以上,“2020年,安徽將盡銳出擊,強化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等‘五控’措施和定點幫扶,確保空氣質量不斷改善,讓百姓有更多藍天幸福感。”
“五治”發力
打好碧水保衛戰
1月3日上午,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環保站站長懷偉和同事開始2020年首次現場巡查,目的地是安溜村西寨海子。
曾經,西寨海子就是一條“龍須溝”,藏污納垢,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去年7月,鎮政府清淤截污,把安溜村沿街商戶及居民生活污水納入污水管網,新建一座地埋式小型污水處理站。亳州市在全市鄉鎮設立生態環保工作站,牛集鎮也有了專門的環保隊伍,對鎮轄區的環境問題實行網格化監管,西寨海子即是重點監管對象之一。
新年首次巡查,懷偉和同事就發現了污水處理設施運轉不暢問題,向鎮領導匯報,并聯系安溜村負責人,要求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強化河道巡查,防止問題反彈。
“我們今年打算再建一個中型污水處理站,進一步解決安溜村污水處理問題,讓西寨海子真正變清。”懷偉表示。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許建介紹說,根據相關部署,今年地表水Ⅰ類-Ⅲ類水體比例要達到74.5%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控制在0.9%以內,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全省將深化“三大一強”攻堅行動,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兩次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污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聚焦城鎮污染、農業農村污染、水源地保護、工業污染、船舶港口污染,全力做好“五治”。
嚴防風險
推進凈土保衛戰
1月3日早晨一上班,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伍震威就來到土壤制樣間查看樣品制備情況,為下一步分析測試做好準備。
去年12月29日,在合肥市廬陽區明光電鍍廠原址,安徽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土壤所工作人員夏冰與同事們使用直推式鉆機開展土壤及地下水樣品取樣,標志著安徽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正式進入采樣調查階段。
“此次采樣共有4個點位,鉆到6米~7米的深度,共采集12份樣品。”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工作人員李明表示,此次通過試點地塊的樣品采集和檢測分析,將打通“采樣布點方案編制—樣品采集—檢測分析”的全流程環節,及時總結經驗,為后續在全省開展采樣調查奠定工作基礎。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謝賢政表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第一條任務就是“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按照國家部署,安徽省已經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020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2020年將落實行動計劃有關要求,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使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