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浙江紹興如何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浙江紹興遵循數字化、法治化、產業化、系統化要求,建設“無廢城市”。
紹興市依據產業結構優勢和短板,不斷開展技術和制度創新,持續提升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在制度體系建設上,梳理形成62項政策制度;在項目建設方面,推進建設9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紹興創新開展廢鹽、飛灰、尾礦砂等固體廢物管理利用技術研究,培育“無廢產業”。
連日來,在位于浙江省紹興市大塢岙垃圾填埋生態修復工程現場,工人們勘查地質,為后續修復項目做好準備。這里原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點,通過該修復項目,填埋場庫區生態景觀復綠面積將達到12萬平方米,能有效改善周邊生態環境。
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的新生,是紹興市創建“無廢城市”的一個片段。2019年4月份,紹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1年來,紹興根據自身產業結構優勢和短板,不斷開展技術和制度創新,持續提升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為同類城市提供了樣板。
全方位守護市域生態
列入試點城市后,《紹興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評審,確定了1個總體實施方案、4個固廢專項子方案、7個區域子方案的方案體系,用以確保各級各部門協同作戰,共同參與各項污染防治工作。
與此同時,紹興還在國家要求的22個必選指標和37個可選指標基礎上,建立了包含22個必選指標、32個可選指標和8個特色指標考核體系,覆蓋了工業固廢、建筑垃圾、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危險廢物五大類固廢。同時,還試點建設納入各區、縣(市)和相關市級部門的年度工作考核。
在制度體系建設上,紹興梳理形成了62項政策制度,其中《廢舊農膜回收和無害化處置工作指導意見》為浙江省首創制度;對接高校、科研院所,創新開展廢鹽、飛灰、尾礦砂等固體廢物管理利用技術研究,培育“無廢產業”;在項目建設方面,推進嵊州和新昌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等90多個重點工程項目。
“要跳出固廢處理抓固廢處理。”紹興市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專員錢進說。“無廢城市”建設,產業是一條主線,產業培育和產業轉型是牛鼻子,紹興“無廢城市”建設要與產業發展方向一致。
在錢進看來,紹興的“無廢城市”要堅持產業復合,同步培育和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引進高校、科研機構,形成產學研用一體化固廢經濟;要堅持產城融合,把“治廢”與“治城”緊密結合起來,積極推進固廢處理設施的去工業化,開展生態補償金制度,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要堅持功能結合,大力培育綠色產業、綠色金融和綠色試點,強化法律保障,建立一個“無廢城市”的法律制度體系,構建分工明確、職責明確、監管有效、運轉規范、全方位覆蓋的現代化監管體制。
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
紹興鳳登環保有限公司負責人章磊一有空就會跑到廠區數一數來往的槽罐車。“進出的車子越多,我們企業的利潤就越多,對生態環境作出的改善也就越大。”對于外人的不解,章磊笑著回答。
章磊介紹,公司的“高濃度廢液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示范裝置項目”可讓槽罐車載著醫藥化工企業的高濃度廢液進廠,裝著純氫、液氨等工業原料離開。自2017年建成運行以來,該項目已累計處置紹興及周邊地區危險廢物近10萬噸,并利用其作為原料生產各類化工產品近20萬噸。
紹興迎來了循環經濟產業的春天。
眾聯環保有限公司可以處理包括醫藥廢物、農藥廢物等40大類共389小類的危險廢物,公司還與高校合作,成立了浙江省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重點實驗室眾聯環保分中心;綠斯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擁有完整的生物降解塑料技術體系,主要膜袋產品在堆肥條件下90天可完全生物降解;浙江龍德環保熱電有限公司對污泥實行環保焚燒,產生的熱輸送回印染企業,發出的電賣給國家電網……
在紹興,1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已經有5個列入省級以上循環改造示范園區。“這些基礎的搭建,最終是為了打造固廢循環經濟產業鏈。”紹興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小而散的固廢回收和資源化格局,將制約資源化利用效率和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補齊短板的前提下,紹興還將組建和整合固廢回收利用產業鏈,形成“分類回收—清運—資源化”閉環。
在生活垃圾回收方面,紹興也已開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分揀設施建設。在占地4500平方米的城西再生資源分揀中心,打包機、拆解機、泡沫熱熔機等大型機器正隆隆作響,對垃圾實行分類加工。“通過政府部門規劃、社會企業運營,目前紹興已經建立了214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以及4個區級分揀中心。”紹興市供銷社業務處負責人李勇說。
記者了解到,紹興在“無廢城市”創建期間要上90多個項目,其中需規劃引進的項目有30個,2020年要完成的有63個。眼下,紹興市循環生態產業園二期工程正加速推進,建成后將新增1000噸/日生活垃圾和500噸/日工業垃圾處置能力。
推動從源頭減少固廢
提升末端處置能力對于建設“無廢城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綠色方式推動固廢源頭減量。
“對于五大類固體廢物之一的生活垃圾,我們實行從源頭到終端‘無廢’處理。”紹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川介紹,當地不僅向市場投放可降解塑料袋、定時定點收運垃圾、統一標識清運車輛,還通過終端焚燒發電、生化發酵和生物降解等分類處理方式,實現生活垃圾閉環處置。
破解“垃圾圍城”難題要控,也要管。目前,紹興正按照“整體、智治”原則,打造集五大類固體廢物交易撮合、風險管理、監測調度、信用應用、展示服務于一體的固廢治理數字化系統,實現固體廢物全周期、智能化管理。
紹興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表示,紹興“無廢城市”建設遵循數字化、法治化、產業化、系統化要求,其中數字化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堅實支撐,在實施過程中,要做到項目化、責任化、個性化。
在紹興先行探路下,浙江省于今年3月初印發了《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全省應對固體廢物管理難題的解題思路,并確立了產廢無增長、資源無浪費、設施無缺口等8個目標,力爭202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