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關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執行問題
我已經連續3年關注環境公益訴訟中損害賠償的執行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民建蘇州市委副主委、蘇州科技大學城市發展智庫(高級研究院)副院長宋青今年的提案是《關于完善基層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的建議》,聚焦解決基層面臨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雖然至今已連續3年關注,但每年聚焦的建言角度各不相同。“圍繞環境公益訴訟這一主線,相關職能部門每年都有切實的工作成效,每年遞交的提案都是基于當年在基層的調查研究,與時俱進形成的。”宋青很欣喜地看到,所提建言被采納吸收到環境公益訴訟的各項舉措中,見證了這項工作從“有”到“優”的過程,“委員作業”發揮了切實成效。
關注生態環境公益訴訟,與宋青的“學霸”背景密不可分:法學學士、經濟管理碩士、園林植物博士、生態學博士后,擁有豐富的復合型學術背景。作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首屆國家特邀自然資源監察專員,由“學以致用”到“用以治學”,宋青長期致力于生態建設實踐和研究工作。她深刻感悟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環境司法的保駕護航。“所以我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建章立制,把綠色發展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積極行動。”
宋青的提案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生態環境部的高度重視和詳細回復,也有效推動了基層司法實踐中存在問題的解決。
2019年春節剛過,宋青來到江蘇省昆山市巴城鎮鳳凰村進行回訪。幾年前,宋青到這里時,這里一家企業違規堆放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爐渣,村里的土壤、河流都遭到了污染。“污水流到河里面,魚都死掉了。”
宋青結合自己一線走訪調研了解的情況,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和完善環境公益訴訟當中環境修復執行機制》的提案。
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和修復,當宋青再次來到鳳凰村時,這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宋青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隨著過去一年環境公益訴訟辦案量的大幅提升,環境損害修復資金所形成的資金池越來越大,如何使用、監管這筆資金,成為影響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的難題。
如何讓環境損害修復資金順暢地用于環境修復,打通生態環境修復的“最后一公里”?宋青說,今年的提案,她將建議進一步完善基層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盡管不能到基層調研,宋青反而更忙了。為基層發聲、為國家獻策,成為“下深水炸暗礁,少繡花多織布”的“實力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是作為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