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治污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經驗啟示
2020年1-9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保持“2+26”城市最優;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累計濃度均同比下降19%以上,百姓的藍天白云獲得感更明顯。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多項政策措施共同發力的結果,其中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狠抓重點領域,在精準治污上做文章。針對大氣污染特征,聚焦重型柴油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持續攻堅。
區域合作,推進移動源監管。京津冀三地探索實踐聯合監督機制,實施新車協同抽檢抽查,同步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加強對低排區以及施工工地、機場、物流園區等重點區域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督檢查,對問題單位記入信用信息記錄。嚴格落實國Ⅲ柴油貨車全市域限行政策,在進京口、市內重點道路等持續開展重型柴油車執法檢查。嚴把油品質量關,嚴厲打擊、取締黑加油站點、流動加油罐車。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實施以來,處罰超標車輛7.34萬輛次、處罰逾期未復檢合格又上路違法行為400起。
著眼細處,強化揚塵治理。建成全市統一的施工工地可視化揚塵視頻監管平臺,實現了平臺信息共享。強化小微工程、市政工程等揚塵管控,推行密閉化施工,嚴格落實閉環管理機制。持續對道路塵土殘存量、道路塵負荷、鄉鎮(街道)TSP等情況進行監測、排名、通報、公開。
源頭管控,精準開展VOCs攻堅治理。落實國家膠粘劑、清洗劑、涂料、油墨等新產品VOCs含量限值標準,督促企業使用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并強化標準實施情況的監督性抽測。全面落實《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持續開展排查整治和儲罐泄漏問題整改。重點督促石化企業加強儲罐、循環水等重點環節VOCs無組織排放監測與修復。
2020年11月11日,北京市部署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參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的目標原則,將全市秋冬季攻堅目標分解到各區。
做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工作,同樣要在精準、精細上著力。精細化做好空氣重污染應急準備,按照生態環境部《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和北京市“綠牌”工地評選要求,對重點行業企業和施工工地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修訂了1689家企業、2545項工地應急減排清單,遇有空氣重污染,避免“一刀切”。
同時,進一步細化、量化、具體化攻堅措施,明確牽頭部門、責任單位、完成時限等,齊抓共管形成攻堅合力。要求各區結合轄區實際,將轄區攻堅措施細化落實到鄉鎮(街道)層面,確保“最后一公里”生態環境保護職責落實到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