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PM2.5濃度首次實現“30+”
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例行發布會。會議通報,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相比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微克/立方米,創下了自2013年監測以來的最低值,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并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而且2020年全年,北京沒有出現嚴重污染日,發生重度污染日10天,其中7天的首要污染物為PM2.5,3天為臭氧(O3)。
北京空氣質量取得標志性、歷史性突破,與“十三五”以來,北京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氣污染是分不開的。
在VOCs治理方面,組織開展VOCs專項治理行動。優化升級,累計調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113家;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71家。將VOCs年排放量10噸以上的企業納入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53家企業完成“一廠一策”深度治理。
在移動源治理方面,堅持“車—油—路”一體,加強管控。累計淘汰6.5萬輛國三標準汽油車,截至2020年11月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0.1萬輛,國五及以上標準車輛占比超過60%。
針對揚塵污染,推動施工、道路、裸地揚塵“三塵共治”,齊抓共管形成揚塵管控強大合力。2020年1-11月,全市平均降塵量5.3噸/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11.7%。
在鞏固“無煤化”成果方面,堅持能源清潔化戰略,燃煤消費總量下降到200萬噸以內,優質能源占比達97%以上。2020年,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深挖能源結構優化潛力,堅持以電為主、因地制宜,完成122個村煤改清潔能源工作,未實施改造的村莊實現優質煤替代全覆蓋。
據了解,2021年,北京市將堅持PM2.5和O3治理相協同、空氣質量改善和二氧化碳減排相協同、本地治污與區域聯動相協同,盡最大努力推動全市空氣質量繼續改善,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