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藍獲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導讀
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展示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與生態文明實踐的重要場所,是向公眾普及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全民生態與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在開展社會性、群眾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中具有示范性,是國家特色科普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和科學技術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公布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的通知》,經各地部門推薦,專家評議及公示,生態環境部和科學技術部審定,瀚藍下屬的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被評為“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內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核心,協同處理餐廚垃圾、污泥、工業危廢等,配套廢水處理、飛灰穩定化處理設施。整個園區實現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是國內率先落地、具備干濕垃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置,實現不同固廢全面協同處理,并形成由源頭到終端整體管理的固體廢物處理產業鏈的項目。
市民來園區參觀,不僅可以學習到垃圾分類、垃圾收運和處置等環保知識,還可以親身感受環保科技的力量。此前,產業園已被評為“廣東省科普小鎮”、“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佛山市特色工業旅游景點”、“佛山研學旅游基地”等,每年平均接待參觀超過1.5萬人次。
完善體系,全面鋪開
一直以來,瀚藍非常重視環保科普宣教的工作,并把環保教育作為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體系保障層面,公司專門成立了環保宣教中心,并下設固廢、能源、供水、排水四個分部,分部下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項目公司打造理念一致又各具特色的宣教基地,形成“1+4+N”的宣教網絡體系,有規劃、有步驟地開展環保宣教工作。
(2020年10月,瀚藍環保宣教中心正式成立)
目前,瀚藍下屬已有7個單位被列為“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其中包括6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1個危廢處置項目。未來,環保宣教中心將做好各個基地的宣教導賞工作,發揮基地資源、環保專業優勢,陸續向公眾開放下屬更多環保設施,為公眾提供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教育。
環保宣教,是啟發而不是教育
瀚藍認為,環保教育更多的是引發人們對于生活的反思,而不僅是簡單地灌輸環保的重要性或者教條式地講解環保知識。
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內,專門設置了一個“欲望大道”,讓參觀者在看到諾大的垃圾山之后,反思自己平時的消費對不對、夠不夠理性。在園區內的地球藍朋友•南海環保科普館,展覽面積約3000平方米,從水、空氣、土壤等方面,介紹與人類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環保知識,以引人入勝的環保故事、各種互動裝置、多媒體光電設備等,啟發參觀者對于環境保護的關注和思考。
南海環保科普館
孝感環保科普館
形式多樣,隨時隨地學習環保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公眾參與實地環保學習的機會有所減少。瀚藍順應時勢創新宣傳模式,創作了系列的瀚藍環境科普小課堂視頻,并開發了高清的VR全景線上參觀,讓公眾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環保學習。
未來,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將切實發揮科普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立足園區的環保專業優勢,積極創新科普工作方式方法,擴大生態環境科學知識傳播范圍,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吸引更多公眾加入到環保隊伍中,為全面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