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月前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將達90%
自2020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73.24萬家次,問題率2.59%。執法部門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35109起。第二批北京市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近日已完成創建,目前全市示范小區、村達到366個。
新京報訊2日下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城管委舉行。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溫天武介紹,2月份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將開展“商超執法月”主題專項執法工作,重點檢查各商場、購物廣場、便利店、超市等經營場所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
立案查處涉生活垃圾違法行為35109起
溫天武介紹,自2020年5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73.24萬家次,問題率2.59%。執法部門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35109起,其中適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查處生活垃圾分類違法行為15997起。房山區、石景山區、昌平區執法檢查工作較為突出,人均立案處罰數排全市前列。
今年1月份,北京市城管執法部門側重部署了生活垃圾分類“餐飲執法月”專項執法,對全市餐飲企業集中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
城管執法部門重點檢查了各餐飲企業、機關單位食堂、個體餐飲商戶、賓館飯店,關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個環節的規范管理,并重點查處了未按規定設置廚余垃圾收集貯存設施、未分類收集貯存廚余垃圾、將廚余垃圾交由無資質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收運、違反規定傾倒廚余垃圾等違法行為。共檢查餐飲企業和賓館飯店7.18萬家,存在問題家數443起,問題率為0.62%,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278起。
“從1月份的執法檢查和處罰情況看,餐飲行業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環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溫天武舉例,比如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入相應標識的收集容器,未按規定設置、管護分類容器,未分類收集、貯存生活垃圾,未建立分類管理臺賬、制度,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等。這表明部分餐飲單位和企業作為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還未完全到位。
本月開展“商超執法月”專項執法
溫天武介紹,根據春節假期市民外出購物次數增多的特點,2月份,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將結合“三類場所”疫情防控和春節的節日特點,開展主題為“商超執法月”的專項執法工作。重點檢查各商場、購物廣場、便利店、超市等經營場所的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包括商超是否按規定建立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和臺賬,是否針對賣場區域、餐飲區域、辦公區域等分區不同特點,按規定配齊配足垃圾分類收集容器,是否將生活垃圾分別投入相應標識的收集容器,是否指定專人負責指導、監督垃圾分類工作等。
此外,城管執法部門將配合屬地政府及行業管理部門,不斷健全協同推進機制,對于嚴重違法、屢教不改的企業,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聯合懲戒機制,運用“執法建議函”等形式督促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全行業生活垃圾分類的指導。對違反《條例》受到處罰的單位,及時將相關信息共享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關注1
1月全市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達20.71%
北京市城管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巖介紹,今年1月,北京市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在20%左右,日均生活垃圾清運量比去年降低8.59%。
具體來看,張巖介紹,今年1月,北京市家庭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為3818噸,分出率達20.71%。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01萬噸,與2020年日均清運量相比下降8.59%。居民自主分類投放達標率已達到74.27%。
“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設施不斷完善,保障能力也在持續增強。”張巖說,截至1月底,北京市已建成分類驛站1324座,達標改造固定桶站6.39萬個,涂裝垃圾運輸車3535輛,改造提升密閉式清潔站811座。
據介紹,北京市還強化了日常檢查和通報機制,每日對12345熱線、網絡輿情等各方面反映問題,建立掛銷賬制度,倒逼整改。強化垃圾分類群眾投訴集中區域、熱點問題的分析,每月通報訴求前十的街鄉鎮。日常檢查覆蓋到全市3489個居住小區,累計檢查出點位問題4.34萬個。檢查發現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并通報各區督促整改。目前共下發整改通知78批、799區次,各類問題均已按時整改反饋。
關注2
全市已有366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
張巖介紹,昨日上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第100次會議通報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的創建情況,第二批共有192個小區、村獲評“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稱號。目前,全市已有366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
“在示范小區、村的創建中,涌現出一批可復制、見實效的經驗做法。”張巖舉例,平谷區推出紅黑榜,督促居民家庭進行源頭分類。平谷區迎賓花園小區為了引導居民形成“自治”氛圍,發揮居民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主人翁”作用,創立垃圾分類“紅黑榜”。紅黑榜上各張貼10張照片,紅榜展現居民或志愿者做好垃圾分類的場景,黑榜反映部分居民隨意亂丟垃圾的畫面。
海淀區、經開區通過科技升級促進居民自覺分類。海淀雙榆樹西里、經開區金地格林小鎮對垃圾分類桶站實施智能化管理,包括每個點位的垃圾桶站上方全部安裝攝像頭,還有語音督導系統自動提示居民已進入監控區域,并設立垃圾分類投放綜合平臺,將監控畫面集成到一塊屏幕上,實行24小時監控等。
張巖說,未來市級指揮部將繼續總結推廣基層實踐中的好經驗和做法,鼓勵基層創新。
關注3
5月前自主分類投放準確率將達85%
針對可回收物處理,張巖介紹,市城管委聯合九個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本市可回收物體系建設的意見》,市級部門將加大用地、運輸車輛等政策支持,各區以“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建設為主線,促進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推進可回收物體系建設和規范化提升。
張巖介紹,下一步,北京市將結合工作實際,明確階段性工作目標。2021年5月前,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格局將初步形成,參與率達到90%,自主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85%,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穩定在18%左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穩定在35%以上。同時,北京市將逐步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生活垃圾治理體系。
關注4
社會正餐企業廚余垃圾同比減量三成
北京市商務局二級巡視員丁劍華介紹,去年市商務局牽頭研究制定了《社會餐飲門店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盤行動”指引》,提出社會餐飲門店根據顧客點餐數據規律準備食材,按需采購、精準備貨,縮短流動周期,防止食材過量采購、長期存放、腐爛變質等產生廚余垃圾;充分利用食材原輔料,做到物盡其用,提高食材出成率、利用率,減少廚余垃圾產出量;提倡多樣化供餐,提供小份菜、小盤菜、小分量主食,引導顧客適量點餐、理性消費,主動提示顧客剩餐打包,防止因過量點餐、過度剩餐增加廚余垃圾;提倡通過廚余垃圾追蹤分析,對剩餐較多的菜品及時改進烹制工藝、提高食用性,減少因口味不佳帶來的剩餐浪費;鼓勵使用分類減量設備,對廚余垃圾進行控水控雜,交由有資質的收運單位送往資源化處理設施處置等。
丁劍華介紹,據相關協會統計,2020年8月至12月,北京社會正餐企業廚余垃圾產出量較上年度同期相比減少約30%。
此外,市商務局配合首都文明辦研究制定了《關于開展“制止餐飲浪費踐行光盤行動”專項督導檢查工作方案》,成立市區街(鄉鎮)三級督導檢查組,加強對1.5萬家左右的社會餐飲門店的“光盤行動”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據統計,餐飲浪費相關問題投訴明顯減少,餐飲企業社會責任得到較好落實。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