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印發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大連星海灣 卞志東攝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遼寧省大連市在遼寧省率先印發《大連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以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為核心,推進全市入海排污口分類整治工作,《方案》明確,按照國家和遼寧省“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工作要求,2021年重點抓好責任落實,確保將所有排污口都“管起來”;2023年底前,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完成全市789個入海排污口的整治工作;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較完善的入海排污口長效管理機制,努力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協作、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的入海排污口管理體系,全市入海排污口水質及水量排放狀況有效改善。
排查底數清晰,全面摸清入海排污口底數
入海排污口雖小,但涉及生態環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農業農村等多個行業主管部門,關系到城市管網建設、污水處理能力、農業面源管理等方方面面,與城鄉工業、生活布局和產業發展等息息相關,如何克服入海排污口的復雜性,厘清入海排污口這筆賬,為整治工作打下堅實基礎,大連市會同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了近一年艱苦繁重的入海排污口監測溯源工作。
今年以來,大連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以追根溯源為抓手,深入各區市縣沿海一線開展溯源調查,摸清陸源入海污染情況,共完成渤海3648個和黃海3751個入海排污口現場溯源工作,獲取溯源數據信息53萬余條,照片、視頻等影像資料2.24萬余份,最終確認大連市渤海和黃海地區在用排污口總數量分別為3177個和2680個,形成“一口一冊”檔案,為入海排污口整治提供了數據和技術支撐。
制定一口一策,789個入海排污口整治措施落實落細
在前期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對全市5857個入海排污口逐個現場核查,與屬地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反復核對,最終確定全市需整治入海排污口共計789個,其中黃海415個、渤海374個,針對這789個需整治入海排污口,大連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編制完成《大連市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按照整治要求,《方案》形成了大連市入海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清單,在整治清單中,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對全市789個需整治入海排污口逐一梳理了排口信息,明確了整治標準,提出了整治措施,規定了整治時限,讓屬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有了便捷管用的工作抓手。
《方案》落實了責任主體,明確各區市縣政府 (先導區管委會)承擔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的主體責任。《方案》明確了部門分工,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統籌負責工業企業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其他排口的整治工作;大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大連市城市管理局按照職責分工統籌負責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城鎮雨洪排口的整治工作;大連市水務局統籌負責溝渠、河港 (涌) 、排干類排口的整治工作;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統籌負責農業農村排污口、漁港排污口的整治工作。各行業主管部門指導各區市縣(先導區) 制定實施方案, 統一整治標準, 督導整治進度, 會同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開展整治驗收。
建立銷號制度,確保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為確保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成效,堅決杜絕表面整改、虛假整改的情況發生,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在《方案》中專門出臺了《大連市入海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入海排污口整治銷號工作。這個制度對取締和清理類、規范整治類入海排污口的整治銷號條件分別予以明確,對建立銷號臺賬、申請銷號、審核銷號檔案、確認銷號等工作流程進行了規范,按照“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的工作要求,各區市縣政府(先導區管委會)對完成整治、符合銷號申請條件的入海排污口,通過大連市入海排放口監督管理平臺隨時申請、及時審核、實時更新。對于監督管理職責履行不到位、瞞報漏報、弄虛作假、未能如期完成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大連市生態環境局將予以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對突出問題掛牌督辦,情節嚴重的,將移交問責嚴肅追究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