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第三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江蘇將交出怎樣的答卷?
【谷騰環保網訊】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近日全面啟動,督察對象包括河北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至此,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了全覆蓋。
繼2016年、2019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之后,江蘇迎來了第三次生態環保“大考”。2016年7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蘇省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2018年6月5日至7月5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江蘇省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針對大氣污染問題統籌安排專項督察。梳理督察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不難發現,江蘇在長江岸線保護、產業結構和布局整、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短板。
那么,近年來,江蘇在地區生產總值連跨4個萬億元臺階, 2021年增量位居全國第一的發展態勢下,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成效如何?面對第三次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江蘇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水網密布,海陸相鄰,是全國唯一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域面積占16.9%。長江橫穿東西426公里,大運河縱貫南北718公里。
江蘇以全國1.1%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占全國10.4%的經濟總量。“江”字里的水韻靈動,“蘇”字里的魚米富庶,“江蘇”二字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引用古詩點贊江蘇美景,囑托江蘇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碧水藍天”工程,讓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鎮江考察時,專門聽取了該市低碳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匯報,觀看了低碳城市建設管理云平臺演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是轉方式、調結構、上臺階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下定決心,實現我們對人民的承諾。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州賈汪區潘安湖神農碼頭。這里原來是采煤塌陷區,經生態修復蝶變成湖闊景美的國家濕地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夸贊賈汪轉型實踐做得好,現在是“真旺”了。他強調,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關鍵是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習近平總書記寄望殷殷。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新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指示,為江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問題全部完成整改,推進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保護
江蘇作為全國GDP增量第一的省份,“但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結構性、區域性環境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環境風險較大。”在2016年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江蘇省的反饋意見中,督察組指出了江蘇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還存在不到位情況、環境風險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及部分區域生態環境問題三大方面主要問題。
兩年后,對江蘇“回頭看”的督察反饋意見中,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不到位、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不夠到位、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控不力等問題被再次指出。督察反饋也同時指出了江蘇在整改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地方和部門思想認識不到位,存在的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裝整改等問題。
根據督察反饋意見,江蘇省聚焦反饋問題,迅速制定整改方案。仔細梳理兩份整改方案,不難發現,從組織保障到任務分解,從整改時限到整改措施,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資料顯示,江蘇全部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交辦問題的整改。長江經濟帶國家警示片披露的三批次42項問題全部整改清零。
江蘇省因江而興、因江而盛,長江大保護,江蘇省責任重大。長江在江蘇省境內蜿蜒432.5公里,串聯起南京、鎮江、揚州等8個設區市,岸線總長1169公里。
2016年7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督察中發現,江蘇在長江保護部署推進不夠有力,2015年長江江蘇段41條主要入江支流中,劣V類斷面占比20.5%,較2014年、2013年分別上升6.9個百分點和11.4個百分點。
隨后,江蘇省圍繞長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深入推進沿江污染治理“4+1”工程,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698家,退出72.6公里生產岸線轉為生活、生態岸線。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4年保持Ⅱ類。
梳理江蘇督察整改報告,在壓緊壓實環保責任,依紀依規嚴肅問責方面,出臺了《江蘇省政治生態監測評估試點工作實施辦法》《江蘇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工作規程》,建立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和年度考核指標體系,不斷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針對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移交的責任追究問題,根據查明的事實以及有關規定,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共對119名責任人進行問責。值得一提的是,江蘇對13個設區市黨委、政府開展兩輪省級例行督察,強力推進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的整改工作,也展現出了積極的自查自糾的態度。
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落實及推進長江大保護情況將高度被關注
江蘇地處長江、淮河流域下游,屬于“一山兩水七分田”的典型平原河網地區,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10.2%的經濟總量。但是,在長期快速發展中也累積了不少矛盾和問題,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仍是全國生態環保壓力最大、任務最重、面臨挑戰最多的省份之一。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第二督察組已經正式進駐江蘇,將對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環保“體檢”。如果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發現問題的“顯微鏡”,那么此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將聚焦哪些重點領域和重點問題呢?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推動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平臺和硬招實招。我們發現第二輪督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重點突出。督察中更加突出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示批示辦理落實情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情況,以及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貫徹落實情況。
江蘇是全國擁有長江岸線最長的省份,長江涵養著江蘇1/6的沿江生態,江蘇也是長江的入海門戶。在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任務中,“生態更優美”是首要的定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基礎。就江蘇而言,長江江蘇段生態空間是否得到有力保護,水生態環境質量是否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是否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否有力,區域生態安全保障水平是否提升等,這些都將成為是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指示批示的重要評判指標。
與此同時,大運河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我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江蘇段延綿南北790公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江蘇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因此,大運河保護是否得到有效保護也將會成為此次督察的重點內容之一。
梳理此前第二輪前幾批公開的吉林、廣東、安徽等地的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發現督察重點突出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去產能“回頭看”落實情況、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等方面。其中,“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提上了新高度。對于產業結構“重化型”、能源結構“煤炭型”、空間結構“開發密集型”的江蘇而言,是否有違規上馬的“兩高”項目,去產能政策落實情況如何,也將會成為本輪督察的“考點”。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這場“政治體檢”已拉開序幕。對標黨中央、國務院的目標任務,對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江蘇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還存在哪些短板弱項和突出問題,都將在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的1個月中找到答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