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海域監測船先后下水,說明了什么?
【谷騰環保網訊】4月,浙江省舟山市新城雙陽碼頭,伴隨著一聲響亮的笛聲,我國首艘千噸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中國環監浙001”與上任“浙海環監船”完成任務交接,正式列編,開啟2022年度浙江省近岸海域國控站位春季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記者了解到,“中國環監浙001”全船采用專業三維建模工藝建造,船上設4個專業實驗室,具備樣品采集、常規海洋理化參數測定、微生物分析、海洋動力學測量等功能。
“‘中國環監浙001’不僅功能多,而且許多設計都很先進。”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方杰介紹,“中國環監浙001”可以快速獲得突發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海洋災害范圍、毒性、危害程度等第一手數據,準確反映突發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發展、變化情況。
圖源:舟山廣電
就在“中國環監浙001”正式列編一個多月后,江蘇省首艘近海生態環境監測執法船“中國環監蘇001”也在蕪湖造船廠順利下水,這標志著“中國環監蘇001”進入碼頭舾裝施工新階段,預計于下半年建成交付。
“中國環監蘇001”是國內首艘集海洋監測調查、環境執法監管于一體的柴電混合動力船,有效兼顧監測作業低噪聲和執法監管高航速差異化需求。船舶配置了先進的監測調查作業、綜合船務管理、遠程視頻會議及船岸一體化指揮系統,將全面實現海洋監測執法能力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是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的基礎設施之一,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國家海防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技術支撐保障作用。
新型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頻頻亮相,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強大力量。
2019年,為配合打贏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準確掌握渤海水質狀況,當時生態環境部第一艘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中國海監108”船從大連市棉花島綜合執法碼頭出發,為渤海做全身深度“體檢”。
這次亮相的“中國環監浙001”之所以被各方稱為全面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綜合調查能力的“重器”,首先在于噸位和速度。
“一般來說,船的噸位越大,抗風浪性能越好,自持力和續航也比小噸位的船要強。像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噸位接近14000噸,續航力為2萬海里,自持力在額定人員編制情況下可達60天。能全球無限航區航行。”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將“中國海監108”和“中國環監浙001”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中國海監108”船全長49米,總噸位596噸,航速13節;“中國環監浙001”船長63.91米,總噸位998噸,設計航速13.5節,續航能力達2800海里,是我國第一艘千噸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以及我國同類環監船中速度最快的海洋生態環監船之一。這說明了“中國環監浙001”具備更好的抗風浪能力和全面應對突發性海洋環境污染事故的快速機動、應急能力。
“中國環監浙001”。圖源:舟山廣電
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的橋頭堡,浙江省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是全國生態環境系統首家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一級站,是全國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網絡的重要技術力量,承擔著國家、省、市三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和管理任務。因此,裝備一艘噸位更大、功能更全、適航更廣的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能更好地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管工作。”
其次是設計的先進性。“以往我們投放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ADCP)測量海流流速和流向時需要出倉,在船舷邊操作。如今船上設計了直通大海的豎井,工作人員只要在半干型實驗室內就能直接操作,既方便又安全,而且檢測的數據還能實時上傳數據庫。”方杰說。
最后,“中國環監浙001”擁有國內其他專業監測船很少設計的潔凈實驗室。方杰表示,潔凈實驗室主要用于海水樣品的過濾處理,能夠極大避免樣品沾污,保證監測分析的準確度。
今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任務部署、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深化之年。
2月,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將渤海、長江口—杭州灣和珠江口鄰近海域等列為三大重點海域,開展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重點海域是我國沿海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區、人民群眾臨海親海的重要功能區,同時也是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健康維護的重要生態區,以及陸海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核心關鍵區。”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王菊英說。
盡管近年來三大重點海域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但仍處在污染排放和環境風險的高峰期、海洋生態退化和災害頻發的疊加期,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得到根本緩解,沿海地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能力依舊薄弱。
這在《2020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也有所體現。《公報》顯示,我國面積大于100平方千米的44個海灣中,8個海灣春季、夏季、秋季均出現劣Ⅳ類水質。重度富營養化海域集中在遼東灣、黃河口、江蘇沿岸、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等近岸海域。
這次兩艘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所覆蓋的海域正是上述數次提及的重點海域之一:長江口—杭州灣。
長江口—杭州灣“1+6”沿海城市(上海市,江蘇省南通市,浙江省嘉興市、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舟山市)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是長江、錢塘江入海口以及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帶中重要的核心區之一。
“渤海‘1+12’沿海城市在陸海統籌海域綜合治理方面已經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而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鄰近海域還處于起步階段,越來越多新型監測船的投用能夠更加及時、全面、準確地反映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狀況及其發展變化趨勢,更加科學、可靠、有效地為政府部門進行海洋環境管理和近岸海域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等提供科學依據,最大限度地守護人民群眾的海洋生態環境權益。”一位常年致力于海洋環境綜合治理研究的專家表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