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拆遷請來環境監理,避免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
監理人員現場開展日常巡查。張斌攝
確定現場采樣點位。季文兵攝
◆本報記者 文雯
【谷騰環保網訊】早上8點半,安徽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夏冰博士和從事環境監理的同事們來到在淮化集團原廠區精細化工區域雙氧水車間,這里的拆除工作正在緊張進行著。
由于拆除過程中產生的異味可能擴散,影響到東側距離較近的居民區,這個車間成為拆除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
在拆遷現場,除了審定拆除單位的環境保護方案外,夏冰和環境監理人員還要進行巡查,對拆除前后土壤環境質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減輕拆遷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4點,環境監理人員都會駐守工地。
他們是安徽省皖北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皖北煤電集團”)請來的拆遷活動環境監理。由安徽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組成的環境監理團隊,以專業知識和嚴謹務實的態度,協助淮化集團順利解決了原廠區拆遷的難題,確保了環境安全。
◣企業拆遷找來“管家”,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始建于1958年的淮化集團是皖北煤電集團控股的子公司,主要從事合成氨及氨加工、焦炭等四大系列20余種產品的生產。2018年7月,淮化集團全面停產并實施拆除。皖北煤電集團委托子公司安徽新淮化工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淮化工”)組織實施。
為防止拆除活動中的不當行為可能導致殘存物料、化學品及分析試劑、危險廢物以及固體廢物的泄漏,以及揚散導致環境事故和土壤污染情形的發生,經多方深入調研,皖北煤電集團委托安徽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拆遷活動環境監理工作。
“拆遷活動中進行環境監理是一個創新,相當于請來‘大管家’。在全國范圍內,像淮化集團這樣同等規模和類型的企業拆除環境監理工作尚未開展,沒有實際案例可參照。”新淮化工安全環保部黨支部書記蔡晶晶告訴記者,“在我們調研時發現,拆除過程不規范,將會嚴重影響原有的調查評估結果,導致額外增加調查費用,拖延調查和修復時間,影響地塊后續開發使用規劃。”
經過多次調研和討論,皖北煤電集團認為,十分有必要開展拆除活動環境監理工作。一是符合土壤污染防治法“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宗旨;二是國內尚無化工企業拆除活動環境監管相關工作經驗和國家標準規范,淮化地塊在安徽省內甚至國內為此項工作開創先河,可為其他化工企業的拆除活動提供案例參考,為下一步污染土壤修復做好準備。
皖北煤電集團經過認真研究,要求拆除項目環境監理單位依據有關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拆除項目有關的殘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處置方案、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方案、危險廢棄物安全處置方案、廢水處理工藝及其批復文件、環境監理合同等,對拆除項目實施專業化的環境保護咨詢和技術服務,協助和指導拆除單位全面落實拆除項目各項環保措施。
“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可有效避免在拆除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避免拆除施工單位發生重大環境事件。” 蔡晶晶說。
◣建立臺賬強化巡查,駐點辦公聯合監管
“參與這項工作的兩個單位可謂是強強聯手。”蔡晶晶介紹說。
環境監理“管家”深入一線調研,對廠區內部的裝置、生產過程、重要的產排污環節熟知于心,為淮化集團拆遷給出一顆“定心丸”。
“從去年12月至今,我們已在現場駐守5個多月,對每個生產裝置、每座廠房、拆除過程中的重要的產排污環節,可能對土壤和地下水產生的影響,都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夏冰這樣說。
企業搬遷中,加強危險廢棄物的辨識和管控是關鍵。
“搬遷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品種較多,例如廢舊保溫材料、廢舊催化劑、廢舊物料,歷史遺留、殘留半成品及不合格物料品種很多,需要我們現場辨識是否為危險廢物。”夏冰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精準辨識,監理單位會同拆除單位通過查閱資料、現場對比分析、咨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方法,進行系統論證,有效辨識,科學區分危廢和固廢,并分別建立臺賬,對相關廢物進行監管管控,并協助拆除單位按危險廢物管理辦法科學處置。
一天的工作緊張而忙碌。巡查結束后,環境監理團隊還需要召開例會,處理當天可能存在的安全與環境隱患風險,并且確認第二天的施工安排。
“監理單位每天需要向業主提交一份監理日志。”夏冰說,每個月還需要提交一份環境監理月報。
“針對拆除過程中提出要求而拆除單位未整改的地方,環境監理會下發整改通知單并抄送業主單位,要求拆除單位限期整改并且提供書面的回復材料。”夏冰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共發出4份整改通知單。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應蓉蓉博士說:“為科學開展環境監理工作,我們根據企業生產工藝和污染歷史,結合拆除過程對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可能產生的危害,將1685畝的主廠區劃分為核心監管區、重點監管區和一般監管區,做到突出重點,精準把控,全程監督。同時,開展了拆除活動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摸底調查,拆除活動結束后將進行復核采樣調查,以判斷拆除活動是否造成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擾動及其影響情況。”
此外,環境監理團隊與市、縣區兩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開展現場聯合巡查,設置駐點辦公室,建立合署監管辦公機制。
◣解決棘手難題,化解環境安全風險
淮化集團的生產歷史超過60年,生產裝置多次更迭且停產后未得到有效的清洗置換,原生產裝置還殘存有部分物料。地塊內化學品及分析試劑、危險廢物以及固體廢物種類較多,極易因為不規范拆除造成環境污染。
就在今年3月1日,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環境監理員季文兵博士和拆除單位發現位于原企業的481循環水泵房北側空地上,有黑色的煤焦油涌出地面。隨后,多位環境監理員立刻趕赴現場。
“經現場核實,這塊區域地下可能存在一定量的焦油,準確范圍需進一步調查確定。如果現場繼續施工會導致煤焦油的擴散,導致土壤污染面積擴大。”季文兵立刻通知了現場施工的單位,將焦油池周圍的建筑物、廢舊的鋼材等全部清理走,并暫停施工作業。
由于處理及時得當,一場可能造成嚴重土壤污染的事故被環境監理人員順利化解。
蔡晶晶告訴記者:“拆除作業需要豐富的化學化工專業知識和應急處置經驗,在拆除過程中,很多第三方單位難以勝任化工企業拆除的環境監理監督工作,因此這項任務需要技術力量雄厚、經驗豐富的單位來承擔。”
環境監理隊伍得到了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等各方的肯定。監理員孔令雅表示:“經過溝通與磨合,施工單位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避免拆除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污染,降低了后期土壤修復治理成本,為淮南市民留下一片干凈的土壤。”
“目前,現場作業面逐步增大,現場拆除的生產裝置設施日益增多,帶來的環境風險也會逐步增加。”夏冰告訴記者,“我們會堅持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把這項工作完成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