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海花島拆樓風波落幕?落實中央督察整改仍在路上
【谷騰環保網訊】當初被許家印稱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作品”——海南恒大海花島,歷經數月的“拆樓風波”,如今有了新進展。
儋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近日發布關于《儋州海花島控制性詳細規劃優化調整》(以下簡稱《規劃調整》)的批前公示。文件顯示,此前陷入“拆樓風波”的海花島2號島的2-14-1地塊39棟樓將改變商品屬性,已建未售樓棟全部由住宅調整為旅館、商務金融、零售商業、餐飲用地混合經營。用地性質以旅館(85%)、商務金融用地(10%)為主,兼容2.5%的零售商業,2.5%餐飲用地。
來源:儋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由拆到拆,海花島39棟樓經歷了什么?
從上空俯瞰海花島2號島,這座人工打造的島嶼猶如一尾搖曳的魚。深陷“拆樓風波”的2-14-1地塊正處于魚尾處。
根據記者此前報道《中央督察點名,“榮登”2021年十大丑陋建筑,恒大海花島39幢樓被責令拆除》,2021年12月30日,海南省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發布《行政處罰(限期拆除)決定書》,儋州信恒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位于儋州市白馬井鎮海花島2號島2-14-1地鐵建設的39棟樓,因項目違法取得的規劃許可證已被撤銷。項目存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十條之規定情形,責令該公司在10日內自行拆除上述違法建(構)筑物。如逾期不拆除,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將依法組織拆除。
2022年1月3日深夜,恒大童世界集團(原海花島產業集團)通過“海花島旅游度假區”官微發布《致海花島業主的一封信》,就此事公開回應:該決定書僅針對位于2號島的2-14-1地塊39棟樓,不涉及海花島其他地塊。將按照決定書的指引,積極溝通、妥善處理。
記者了解到,恒大于1月4日申請了行政復議。1月5日,儋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海花島39棟樓暫未拆除。
就在今年4月,復議機關就海花島39棟樓行政復議案依法作出了變更原拆除為沒收的決定。
而此次《規劃調整》顯示,海花島39棟樓將調整為租賃住房和酒店式公寓。租賃型住房16棟,酒店式公寓4棟,均屬于商業——旅館用地,剩余的19棟招商樓棟,大部分用于商業—旅館用地,少部分用于商務金融用地。調整前,用地性質為二類住宅用地;調整后,用地性質旅館商務金融混合,兼容少量零售商業和餐飲,容積率下調0.06,其他規劃指標不變。
從拆到不拆,專家怎么看?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亞林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我們首先要對侵犯公共利益的生態環保問題嚴肅問責,但也要看到當不可逆的狀況出現后,如何把欠賬還上?后續如何加大修復、整改,體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一記警鐘,曾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點名"
深陷“拆樓風波”之下,已累計投入約810億元的海花島項目曾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點名”,被公眾廣泛關注。
2017年8月10日-9月10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了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17年12月23日反饋了督察意見。意見指出,儋州市政府及海洋部門化整為零違規審批海花島填海項目,項目施工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受損。被定性為“鼓了錢袋、毀了生態”。
但是,海花島的建設并沒有因此停下來。
2019年7月14日-8月14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省開展了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并于2020年5月9日向海南省反饋了督察報告。報告指出,第一輪督察后,海花島違法違規項目未整改到位,恒大海花島公司繼續建設4條涵管橋,形成違法圍海面積約369公頃。
2020年,根據督察整改任務要求,海南省責令儋州市2020年底前落實海花島2-14-1地塊39棟住宅建筑整改。在責令39棟住宅建筑全面停工、收回預售許可證、撤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的基礎上,提出39棟住宅建筑妥善處置方案。
記者注意到,2021年11月2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海南省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顯示,儋州市于2020年10月25日關閉了39棟樓的網簽備案登記系統,恒大海花島公司已與全部業主解除328套購房協議,收回39棟住宅建筑并全部轉為項目業主自用,所有房源堅決不得用于銷售。恒大海花島公司已制定海花島39棟建筑后續處置方案,確定轉型為酒店經營、辦公租賃、員工宿舍以及人才公寓等四種模式。
同日發布的《海南省對外公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指出,儋州市恒大海花島項目的3#涵管橋和4#涵管橋完成了拆除,其他拆除工作正在推進。同時,設立了生態修復基金,持續推進海花島及周邊海域生態修復工作。
唐亞林告訴記者:“在此次《規劃調整》中,2號島和3號島整體均有所調整,體現為——公園綠地的范圍增多,‘規劃遠期樓棟’的居住用地變更為公園綠地。”《規劃調整》目前還處于批前公示的階段,公示時間截至2022年11月20日。
“海花島事件敲響一記警鐘,凸顯樹立正確政績觀、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的迫切性。”唐亞林表示,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否則將付出巨大代價。
專家表示,生態修復要加強
“違建易拆,因填海造島而被永久破壞的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卻難以恢復。”海洋生態領域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海花島在建設上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大面積填海造地擠壓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對海洋生態形成了不可逆的破壞。
珊瑚礁是海洋的四大生態系統之一,對維護海洋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位專家表示,海花島的南側海岸因海花島建設,導致海流變緩,而近岸污染帶來的夏秋赤潮促進海溫進一步升高,導致近岸珊瑚礁大規模白化,越是靠近海花島,白化越嚴重。
數據顯示,由于過度的人為活動影響,我國大陸以及海南島周邊的珊瑚數量在近30年內消減了80%以上,而南海離岸珊瑚礁的珊瑚覆蓋率也出現了急劇下降。
“珊瑚是壽命很長的動物,但是它們生長速度十分緩慢,平均每年增長2厘米。如果珊瑚礁生態系統一經破壞,至少需要60年才能恢復。”專家介紹,珊瑚對于生長環境極為敏感,水溫、酸堿值還有混濁度等環境條件的改變都將直接影響到珊瑚與共生藻的共生關系。
如何在現有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性“亡羊補牢”?
“通過投放珊瑚礁礁體底座及苗圃,將有效促進海花島周邊海域珊瑚礁與白蝶貝的資源修復。”專家建議說,加強對海花島周邊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實施生態補償修復與保護設施建設,對維護海花島周邊海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將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有生態補償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具備一定的海洋生態修復技術。”專家告訴記者,進行整治修復工程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底珊瑚生態的修復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海南省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中已經明確提出,對儋州市海花島項目要實施分類整改,對受影響的海洋生態環境進行修復恢復,對項目違法用海行為嚴肅查處。”唐亞林說。
針對生態修復問題,恒大已有“態度”。
恒大童世界集團在發布的《致海花島業主的一封信》中說,“2017年以來,我司根據環保、海洋督察對海花島提出的海洋生態修復、涵管橋整改等要求,正在堅定不移、不折不扣地積極整改。我們相信,海花島的未來將更加生態、更加環保、更加美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