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生態環境系統扎實規范處置醫療廢物
【谷騰環保網訊】醫療廢物的規范、安全處置是切斷病毒二次傳播、防止二次污染的重要途徑,自11月1日重慶疫情暴發以來,醫廢處置一直是重慶生態環境部門主導的重要工作之一,截至11月20日,重慶累計收運處置醫療廢物7000余噸,其中中心城區約占6成,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工作平穩有序。
快速響應
“重慶各區縣生態環境部門正全力開展醫療廢物的應急處置工作。”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前,重慶疫情防控工作正處于最吃勁、最緊要、最關鍵的時期,醫療廢物產生量驟增,經過各方協調,目前運行平穩。
其中,渝中區生態環境局24小時調度醫廢收集轉運情況,時時更新高風險區、隔離酒店、核酸采樣點信息,按照“定車、定人、定路線”收運模式,快速轉運醫廢。
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著重對醫廢收運的重、難點環節進行協調,安排車輛開展全天候24小時巡回不間斷收運,開辟了“區內小車巡回收運”+“自卸大車中轉”這一新型收運模式。同時調整收運模式,優化收運時序,采取分時段收運和機動收運。
悅來方艙醫院工作人員正在對醫廢轉運車輛消毒。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南岸區生態環境局緊盯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等重點環節,建立工作臺賬,覆蓋醫療衛生機構、集中隔離點、核酸采集點等重點區域,就近設置醫廢臨時轉運場所,采取分段轉運方式開展醫廢收運分流工作,優化醫廢運輸效率。
銅梁區生態環境局迅速抽調人員成立12個督導小組,對各核酸采樣點、集中隔離點進行常態化監督檢查,科學指導收集、暫存、轉運等環節,加強醫廢監管。
南川區生態環境局對全區180個核酸采樣點開展檢查督導,及時糾正垃圾混裝、打包不規范等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暫存間位置不合理、加藥設施不完善等相關問題,強化對醫療廢物的規范轉運處置。
黔江區生態環境局迅速組建志愿者隊伍,派出專門人員多次深入轄區內醫院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處理配套裝置、處置能力,污染防治設施設備運行等進行重點檢查。
跨“界”聯動
“醫療廢物的安全轉運處置,是一項跨部門、跨行政區域的工作,需要科學調度收運力量。”該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全市各相關部門、區縣統籌做好醫廢運輸、處置工作,形成全市一盤棋、一張圖。
在渝北區,生態環境部門加強了與各鎮街和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加大對涉疫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監管指導,并協調各方資源,24小時調度醫廢轉運情況。在北碚區,生態環境部門快速建立區級、街、點位三級應急收運協調體系,啟用應急收運車37輛,每輛車配備一名押運人員,確保全區涉疫醫療廢物收運安全。

渝北區龍溪街道涉疫醫廢轉運。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在涪陵區,生態環境部門聯合交通、衛健、城管等部門,成立醫療廢物轉運處置專項組,精準掌握醫療廢物轉運處置情況,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涪陵區還發動企業力量,利用重慶市三峰環保發電有限公司1#焚燒線,實現醫療廢物自動化焚燒,提升全區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
萬州區生態環境局因區內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能力飽和,立即啟用了萬州區三峰環保發電有限公司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專線,并規范應急處置全過程管理,嚴防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靠前服務
該負責人表示,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廢物量大面廣,針對部分工作人員對醫療廢物專業知識了解不充分的情況,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對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的現場指導幫扶工作。
沙坪壩區生態環境局組建專項巡查組,到涉疫醫療機構、隔離點、核酸采集點現場開展督導幫扶,并指定專班專人主動靠前服務,從前端規范醫療廢物暫存間的選點改造等工作。
大渡口區生態環境局醫廢處置轉運黨員突擊隊,在深夜等待核酸采樣結束后,前往小區挨個巡查,確保醫療廢物徹底清運干凈。
重慶各區縣落實醫療廢物規范轉運處置工作。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巴南區生態環境局落實專人一對一對接方艙醫院醫療廢物收運處置工作,定期開展檢查幫扶。在艙外設置了配備有防雨措施的醫療廢物貯存庫,并落實自卸式貨車專門運輸醫療廢物。
開州區生態環境局主要領導帶隊,分片區、網格對全區563個全員核酸采樣點位進行現場指導幫扶,督促全員核酸采樣點位規范收集、暫存、轉運、處置醫療廢物。
梁平區生態環境局下沉至全區33個鄉鎮(街道),指導各核酸采樣點、隔離點,科學、精準收集轉運醫療廢物,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秀山縣生態環境局對作為醫學觀察點的6個學校醫廢暫存間建設,以及城區內50余個疫區封控點進行現場指導,并告知其醫療廢物妥善處置相關要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