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因地制宜治理農村黑臭水體
【谷騰環保網訊】自2022年山西省晉城市入選國家首批15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城市以來,晉城市始終堅持上下左右“一盤棋”,按照統一規劃布局、統一設計標準、統一施工運維、統一竣工驗收、統一咨詢服務“五統一”組織實施黑臭水體治理項目。
整治農村黑臭水體,事關康養晉城,事關鄉村振興,事關群眾利益,晉城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在治理過程中,晉城市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探索形成了哪些新機制、新模式?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采用EPC+O模式,“五統一”布局頂層設計
位于澤州縣金村鎮孟匠村村南的錦繡湖,是在20世紀末建設的人工湖塘。因管護不力,附近居民向湖塘倒垃圾、排糞水,景觀湖變成了垃圾坑,墨綠色的水體散發著刺鼻的臭味。不僅如此,每年汛期,錦繡湖的污水還會順著渠道流入晉城人的母親河——丹河。
據介紹,晉城市農村黑臭水體主要分布在丹河、沁河沿線,涉及6縣(市、區)的46個鄉鎮162個行政村,水域面積為75.88萬平方米,覆蓋人口20.64萬人。黑臭水體的形成原因包括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底泥淤積、生活垃圾和生產廢棄物堆積、畜禽糞污污染等。
晉城市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項目采用EPC+O模式,即總承包方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及運營等實行全過程承包。項目以晉城市生態環境局為建設單位,總投資42259.75萬元。項目從2023年1月開工,計劃于2024年5月底完工,主要建設內容分為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系連通、生態修復四大部分。
2022年,以入選國家首批15個農村黑臭水體試點城市為契機,晉城市健全市級政府主導、法人主體建設運維、部門監管、村民參與的治理機制,按照“五統一”要求組織項目實施。
晉城市政府成立治理領導小組,建立健全“全項目周期管理模式”,定期聽取工作匯報并研究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市生態環境局委托技術咨詢單位,從設計、施工、驗收、運管等方面對水體治理路徑進行專業評估及全過程指導;通過定期檢查、抽查和隨機檢測等方式,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監督和把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作為項目總承包單位采用“大兵團”作戰形式,投入760余人(次)推進項目施工建設。
此外,項目全程主動征詢村民意見,引導村民全程監督,統一管理運營廁所、污水、垃圾、保潔等事項。通過政府補貼、農戶付費、企業支持等方式,保障管護運營經費到位。
創新模式分類施策,讓“死水”變“活水”
黑臭水體的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治理。
近年來,晉城市結合實際,扎實抓好控源截污、清淤疏浚、開源引水、生態修復等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讓“死水”變為“活水”,探索出多種適合北方農村的黑臭水體治理模式,為老百姓守護好鄉愁水脈。
“有的項目充分銜接改廁,根據水源類型確定污水收集處理模式;有的項目根據用水需求和尾水去向,科學確定污水處理標準,緩解全市用水壓力;還有的項目盡量盤活現有集中式污水處理場站收集能力,嚴格控制設施數量。”晉城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養護管理一處處長田紅武說。
以錦繡湖為例。治理前,考慮到污水處理后將用于村莊景觀建設,計劃適當提高污水治理標準。在治理過程中,項目方首先開展控源截污,對孟匠村與晉北社區5000人口的生活污水統一收集,并接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管網;清淤疏浚,先后清理錦繡湖原有發黑發臭底泥5.76萬立方米,疏通溢流口管道75米,實現隱性污染源100%全清理;為錦繡湖重新補水,種植水生植物,并建設相關設施,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水體自凈能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待到春暖花開時,種植的荷花、蘆葦、連翹、大花金雞菊、菖蒲、垂柳等植物將構建起環湖綠帶,小型生態濕地和浮床微景觀點綴其間。完成補水后的錦繡湖必將成為市郊一景,當地群眾可以圍繞這一景觀水體,嘗試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項目經理王文兵向記者描繪了錦繡湖的未來。
“五改同步”助力水體治理,蒙塵的“眼睛”重現清澈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變美的是鄉村,受益的是群眾。
澤州縣高都鎮嶺上村是明初重臣兵部尚書張昺故里,也是第五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嶺上村內有兩處水塘,一處原為村民飲用水水池,約有四百年歷史,另一處為新中國成立初期修建而成。兩處水塘被村民形象地稱為嶺上村的兩只“眼睛”。
近年來,因無人管護和亂排亂放,兩只“眼睛”一度成了納污池。
2023年以來,嶺上村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為契機,同步開展改污、改水、改雨水、改廁和改電線通信入地等“五改同步”工作,綜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治理措施,使原來蒙塵變黑的兩只“眼睛”重現清澈。這一變化,被嶺上村的老百姓拍攝成短視頻,分享在嶺上村的官方抖音賬號上,讓全國的網友們共同見證古村落的新變化。
“嶺上村的變化,不但幫助我們改善了村內的人居環境,更讓我們找回了深埋在腦海中的鄉情鄉愁,助力我們村走上振興的快車道。”嶺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張貝貝說。
這正是全市推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的戰略意義所在。堅持農村水體治理與鄉村文化復興、產業振興一體推進,最大限度恢復水體景觀和灌溉功能,讓曾經的一條條臭水河和一個個臭水塘,成為當地老百姓“飯點廣場”和庭院經濟的“水缸”,為全市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支撐點。
“下一步,我們將以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為抓手,有效推進鄉村生態振興,讓‘水清、岸綠、景美’成為鄉村標配。”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科科長崔超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