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精細化管理貫穿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過程
【谷騰環保網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第五條從“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推進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三個維度,闡明了“強化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的總體要求。筆者認為,精細化管理應貫穿于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各方面、全過程。
精細化管理是新階段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的客觀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先后印發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正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樣,大氣污染治理目前也由“疾風暴雨”轉入“春風化雨”的持續鞏固階段。
在新的階段,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面臨新的形勢和壓力:從外部來看,過去十年鋼鐵和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煤減氣增”的機遇難以重現,產業結構集約化調整對大輻度減排的貢獻率明顯降低。從內在規律來說,藍天保衛戰梯次推進,大氣污染物濃度和總量減排到一定程度,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及微小反復的靜穩期,大幅度減排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從目標時限考量,在我國產業結構偏重化工、能源結構偏煤炭、運輸結構偏公路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空氣質量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的前提下,在兩年多的時間實現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以內、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0%以上的目標,任務艱巨又緊迫。
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查處的問題,特別是公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來看,或多或少與管理粗放和責任缺失相關。為此,全面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精細化管理確保行政、行業部門監管責任和排污者主體責任的落實,以精細化管理減少、杜絕排污單位在環保設施運行方面的違法、失范、低效行為,以精細化管理帶動排污單位充分運用環保科技手段提升環境效益,是時勢所趨。
精細化管理體現的是管理者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標準。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執法監管人員、各類排污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都應摒棄過去那種粗放、簡單的管理理念,把精細化管理理念牢牢植根心中。
精細化管理是以精確、細致、深入、專業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和實踐活動,是精準治污的具體呈現,也是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深度彰顯。
精細化管理要以責任明晰化為前提。沒有責任的明晰化,就沒有管理的精細化。各級黨委政府要在大氣污染防治的目標政策機制方面精細化,做到目標明確、政策具體,各級負有生態環保職責的行政管理部門要把自己的職責落實到位。比如,在揚塵防治、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秸稈禁燒利用方面,住建、交通、自然資源、農業農村部門的主體責任和生態環境部門的統一監管責任要逐一細化、落實;排污單位的主體管理責任更要細化在每一環節、每一工況、每一點位,不能出現責任缺失。
精細化管理要以精準、科學、專業、系統、信息化為支撐。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實現新階段空氣持續改善目標,要在精準識別問題、科學實施應對、協同化治理、信息化管控等方面下繡花功夫。各層管理人員對管轄范圍內的大氣環境問題要了如指掌,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各項工作。要突出專業化管理,特別是關鍵崗位要配備熟悉生產工藝,精通環保專業的管理人員。
瞄準環保科技創新前沿,把最新環保技術設備運用在大氣環境監測、治理、管控之中,以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手段促進管理精細化。倡導系統思維,實施多污染物的協同治理,以一盤棋思想謀劃運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工作,堅決防止因管理細節、細微處的疏忽,造成污染物超標排放并進而影響局部或相關區域環境質量的情況。同時,著力培養篩選專業人才,為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集聚動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