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毗鄰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制度復制推廣現場會召開
【谷騰環保網訊】長三角毗鄰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制度復制推廣現場會近日在示范區召開。兩省一市生態環境廳(局)會同執委會系統總結示范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制度創新成果,長三角毗鄰地區生態環境部門負責同志交流復制推廣情況。
長三角毗鄰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制度復制推廣現場會
一體化制度創新是示范區的核心使命,生態環境領域是國務院批復的總體方案明確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核心領域之一,示范區成立4年多來,已形成136項具有開創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有力有序探索解決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壁壘問題,實現由局部探索到破冰突圍再到縱深推進的重大轉變。其中,生態環境制度創新21項,向全國復制推廣8項,以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制度、“三統一”管理制度等為代表的生態環境領域制度創新對長三角毗鄰地區而言,具有良好的示范復制推廣意義,有益于破解跨區域生態環保分而治之難題。
長三角毗鄰地區生態環境部門調研示范區
會前,長三角毗鄰地區生態環境部門現場調研示范區生態環境領域共保聯治典型項目。會上,兩省一市生態環境部門與執委會介紹制度創新成果及應用情況。
執委會生態規建部介紹,示范區圍繞加強共保聯治、夯實生態基底、推動綠色發展等形成一批生態環境制度創新,其中執法統一、監測統一、聯合河湖長制成為復制推廣最多的創新機制。下一步,將建立健全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工作體系,加強與其他重點區域的互學互鑒,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提升復制推廣時效與成效。
關于示范區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制度,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介紹,示范區整合了三級八方生態環境、水務(利)及流域管理機構等多部門的合力,建立健全重點跨界水體聯合河湖長制、聯合監管機制、聯合執法會商、聯合監測、數據共享機制、聯合防控機制等工作機制,初步實現兩省一市在跨界河湖保護上生態共治、責任共擔、成果共享。
此外,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重點圍繞“1+7+1”的制度體系建設和長三角區域首次聯合評選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十大典型案例等分享了工作經驗。浙江省生態環境廳介紹深化環評集成改革制度,表示將通過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實施項目環評管理“正面清單”制度,做好環評制度與相關生態環境制度的統籌銜接,促進環評制度集成聯動,提升源頭預防作用。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對示范區生態環境“三統一”制度進行了詳細介紹。
上海市嘉定區、青浦區、金山區、崇明區,江蘇省南通市、吳江區、太倉市、昆山市,浙江省平湖市、嘉善縣生態環境局(分局)負責人參加會議并交流發言,大家一致認為示范區作為一體化制度創新試驗田,充分發揮了先行探路、示范引領作用,生態環境領域共保聯治的制度創新成果對毗鄰區域跨區域協同治理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將抓緊交流推廣示范區先進做法,推動相關制度落地落實。
當前,示范區創新制度推進生態環境跨界協同治理模式的“優良種子”在多個毗鄰地區成片落地結果。“金嘉平”(上海市金山區,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三地生態環境部門每年都要舉辦跨區域聯席會議,探討區域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明確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執法三方面共15項具體任務。“嘉昆太”(上海市嘉定區、江蘇省昆山、太倉)三地生態環境部門簽署共保聯治協議,各地小平臺圈逐步擴展為長三角大朋友圈,生態環保一體化跨域共治的局面正加快形成,成為中國式現代化長三角新實踐的生動展現。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