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水泥超低排放啟動 各地標準現在是什么水平?
【谷騰環保網訊】今年1月份,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標志著全國范圍的水泥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全面啟動。排放標準方面,該《意見》要求水泥窯及窯尾余熱利用系統廢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時均值分別不高于10mg/m³、35mg/m³、50mg/m³。
相較于現行國標GB4915—2013中的30、200、400mg/m³,超低排放的標準可謂嚴苛。
但在國家標準之外,還有很多地區制定了水泥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標,這些地方標準和國標差距有多大,距離超低排放又有多遠呢?
從本次統計的十項地標及團標來看,三類主要污染物中的顆粒物排放標準均為10mg/m³,達到超低排放水平。水泥行業顆粒物排放量占到我國工業排放總量的19.3%,是名副其實的顆粒物排放大戶,不過高效除塵設施在水泥行業已經相當普及,相關治理技術也比較成熟,達到10mg/m³標準的難度并不算大。
二氧化硫方面,大部分地區能達到35mg/m³的標準,還有部分地區設定為50mg/m³,差距不大。
關鍵在于氮氧化物排放。
大部分地區排放標準設定為100mg/m³,要實現超低排放,就得對半砍,這并不容易。
我們總結一下水泥窯煙氣的特點:粉塵含量高,堿金屬含量高,幾乎正中SCR脫硝工藝的命門,粉塵造成催化劑堵塞,加快催化劑磨損;堿金屬引起催化劑中毒、失活。當前仍有很多水泥窯采用SNCR脫硝工藝,也只能被迫接受SNCR脫硝效率低的缺點,難以達到更嚴格的排放標準。
《關于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也用較大篇幅強調:水泥窯配備低氮燃燒器,采用分級燃燒及其他分解爐含氧量精細化管控等低氮燃燒技術,窯尾廢氣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選擇性催化還原(SCR)等組合脫硝技術。所以水泥行業要想真正實現超低排放,還得在組合脫硝技術上多下功夫,推廣應用抗中毒、抗粉塵能力強的催化劑,部分催化劑企業如迪諾斯環保、元琛環保等也都針對水泥窯煙氣特點推出針對性產品。
盡管水泥窯煙氣治理難度頗大,但江蘇與浙江兩個南方沿海省份制定了比較激進的排放標準,特別是江蘇,要求新建企業自2022年7月1日起,現有企業自2024年1月1日起執行10/35/50mg/m³的排放標準,可以說先生態環境部一步,遙遙領先其它省市了。
標準制定是一部分,具體到執行上各地又有所區別。
江蘇和浙江講究的是循序漸進,分時間階段執行從寬到嚴的排放標準。
比如水泥產量居全國第二的江蘇省,可能是考慮到新標準較為嚴格的原因,提出現有企業自2022年7月1日起至2024年1月1日前,執行Ⅰ階段限值(10/35/100mg/m³);自2024年1月1日起,執行Ⅱ階段限值(10/35/50mg/m³)。
四川、重慶等地則強調因地制宜,不同地域執行不同排放標準。
以四川省為例,大部分地區執行的是10/35/100mg/m³,攀枝花市、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四個地區執行較為寬松的10/50/150mg/m³的排放標準。
官方解釋到,四川省地域廣闊,不同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差異較大。攀枝花市、阿壩、甘孜、涼山州等4市(州)空氣質量較好,氣象擴散條件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執行較為寬松的排放限值。反之,氣象條件差,環保壓力大的部分區域執行較為嚴格的排放限值。
水泥行業是我國主要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三大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分別占全國工業排放的5.6%、17.1%、19.3%,實現水泥超低排放對于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總體來看,盡管各地制定了較為嚴格的地方標準,但距離實現水泥超低排放尚有一定距離,特別是煙氣脫硫、煙氣脫硝水平亟待提升。借著超低排放改造的東風,推動整個行業優勝劣汰,轉型升級也是可預見的變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