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環評“槍手”還需綜合施策
【谷騰環保網訊】日前廣東省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關于調整辦理環評審批材料清單的通知》,要求環評申請材料中,增加環評編制主持人持環評工程師職業證書、現場踏勘介紹項目概況等視頻材料。這種“真人秀”式的審核方式招來熱議,但其背后的初衷是遏制環評“槍手”,防止環評編制人員身份造假。
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以下簡稱環評)編制機構資質取消、集中審批改革后,環評編制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由于環評只要求環評工程師簽字,沒有環評機構職業資格人員數量的確切要求,1名環評工程師支撐起1家環評公司、單人簽字完成環評特別是報告表編制的情況不在少數。這也為環評工程師不認真履行編制主持人職責,甚至不參與組織編制、只是簽個字,具體事務由無資質的助手代筆留出了空間。這將導致環評質量控制難以保證,給生態環境帶來風險隱患。
多年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每季度隨機抽查復核一定數量檢驗編制單位、編制人員和行政審批工作質量,通報問題處理結果。但環評質量依然堪憂,造假現象時有發生,且越到基層情況越不樂觀。
為凈化環評市場,提升環評編制和審批質量,筆者認為,還需綜合施策,進一步防止環評造假,規范環評審批。
受理窗口要做好查重和審核把關。受理人員在審查申請材料時,除了通過全國統一的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驗證編制機構信息、主持人資質外,還可以通過查重系統,及早發現內容雷同、重復率高的申請材料,對涉嫌抄襲、造假的申請進行退件處理。
環評材料主編人員應參會匯報,接受專家質詢。行政審批部門可依照相關條例,在受理環評申請材料后組織技術機構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進行技術評估。應當要求編制主持人親自參加會議,匯報編制過程及結果,接受專家和代表質詢,確保環評編制質量達到環評技術導則標準,避免環評主持人匯報由助手提前準備材料照念、回答問題由他人補臺等情形。
加快提升環評審批人員職業技能。環評技術嚴謹、科學規范,環評審查審批是特殊技術崗位,須具備系統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評技術導則、標準等知識,熟悉國家和地方最新環保規章和政策文件,才能科學規范快捷審批辦結。為此,須對審批人員進行嚴格的環評知識技能上崗培訓,必要時應當通過環評工程師考試,實現環評審批人員專業化、職業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