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第三方審計機構,堵住農村污水治理漏洞
【谷騰環保網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理應是惠及鄉野、福澤農民的民心工程,卻在少數地方淪為華而不實的“樣子工程”。部分地區的農村污水治理項目雖順利通過區、市兩級驗收,但在實際投入使用時卻暴露出諸多嚴重問題。
這些亂象的產生,背后原因復雜多樣。首先,驗收環節存在漏洞,標準寬松,未能切實履行把關之責。其次,資金管理混亂,盲目投入卻罔顧實際效果。再者,地方相關部門缺乏清晰明確的目標與重點,錯將污水收集視作治理,不能精準施策,致使部分項目難以取得實效。此外,對第三方機構和建設方的有效監管嚴重缺失,使利益驅動下的違規行為有機可乘。
鑒于此,筆者認為,可以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管理,注重資金使用、實地勘查、長效監管等工作,整治農村污水治理亂象。
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的核心在資金,此類項目往往規模較小、類型多樣、覆蓋廣泛且專業性強。因此,引入第三方專業審計機構勢在必行,以便及時察覺并化解資金管理風險,提前敲響管理警鐘。通過政府采購,選擇有資質、有技術、有信譽且富有社會責任感的第三方機構開展項目審計,能夠有效規避內部審計可能存在的利益糾葛與局限性。比如,在某地區的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中,引入的第三方審計機構通過精細審查,及時發現資金被挪用的問題,并迅速追回,有力保障了項目的順利推進。同時,依據工程審計成果,完善資金撥付監督機制,靈活調度資金分配,杜絕盲目撥付。加大信息公開力度,讓資金撥付和使用情況接受公眾監督,切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嚴格進行實地勘查,檢查項目現場是否與批建相符。農村污水治理項目眾多,工程建設內容雖大體相似,但細微差異不容小覷。第三方機構實地調查時,應當精確判定同類環境治理項目的分界線,嚴密審查有無移花接木現象;嚴格核查項目是否存在轉包、分包和出借資質等問題;仔細查看工程現場是否符合實施方案和招標文件的要求,有無工程標牌,并向附近農民詢問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時間及施工組織者的名稱等,及時察覺可疑之處。
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紀檢部門要協同建立監管機制,既要嚴格督促施工單位高標準施工,又要嚴密監管第三方審計機構公正履職。一旦發現第三方審計機構協助施工單位弄虛作假,堅決納入“黑名單”,依規依紀從重懲處。同時,督促村莊擬定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行管理辦法,落實項目后續運行經費,鼓勵農民監督污水處理設施運行,力保環境績效達到設計指標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生態環境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