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迎變局:存量盤活成主流 未來或現并購潮
【谷騰環保網訊】近日,在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25(第二十三屆)水業戰略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在財政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水務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存量項目盤活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此外,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水務行業或將迎來并購大周期。
盤活存量成地方政府“破局”之選
論壇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水務特許經營項目的新中標數量持續下降,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項目數量下降反映出地方政府財政緊張的現實困境。
圖源E20研究院
薛濤告訴記者:“以TOT(移交—經營—移交)模式盤活存量資產,正成為地方政府緩解財政壓力的重要選擇。”
TOT模式通過將已建成項目的經營權有償轉讓,既能盤活政府資產,又能引入專業運營力量。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水務領域新中標特許經營項目中,盤活存量項目占比顯著提升,貴州省、遼寧省等地表現尤為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村鎮污水特許經營項目數量出現“斷崖式”下降。薛濤說:“村鎮層級財政更為吃緊,原來的污水處理項目的商業模式難以為繼,所以在村鎮層級能做的項目多是供水項目。”
據E20研究院統計,2024年,貴州省新中標村鎮供排水特許經營項目數量在全國遙遙領先,且均為村鎮供水項目。
行業呈現“有增有減”新局面
“水務企業正在經歷戰略調整期。”薛濤介紹說,“北控水務等龍頭企業已開始主動退出部分水務項目。2024年北控水務退出規模達134萬噸/日。”
E20研究院認為,二十多年間,中國水務行業從市場化階段、資本化階段步入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化階段。中國水務行業迎來新變化,水務行業進入注重運營、整合存量、攫取優質增量的新時代,水務企業發展面臨“有增有減”新局面。
“減”在目前水務行業發展背景下、水務企業收入整體放緩;“增”在伴隨水務基礎設施集中建設高峰已過、水務企業收入結構不斷優化、確定性運營收入比重持續提升。
“減”在水務企業特許經營到期被提上日程、企業面臨水廠到期困境;“增”在水務企業重視運營服務、增加研發投入、注重樹立標桿項目打造公司品牌。
“減”在傳統水務企業增量減少尤其明顯;“增”在地方水務公司不斷獲得資產注入實現增量提升。
“減”在水務市場增量緩慢釋放、企業新增水務規模整體趨于減少;“增”在污水資源化利用趨勢下、再生水市場迎來蓬勃發展、水務企業再生水收入占比不斷增加。
“減”在水務企業資產增速減緩;“增”在“按效付費”中、管網被賦予新定義、“廠網一體化”逐漸顯露。
“減”在水務企業To G業務規模龐大、收益率下降、增長遇到瓶頸;“增”在水務企業To B業務未來空間大、市政水務公司紛紛探索工業水處理之路。
并購大周期或將到來
2013年—2023年,我國水業、固廢兩個板塊的上市公司的并購交易金額大約為兩千億元(人民幣)。2012—2023年,我國水業上市公司的并購交易金額約為426億元(人民幣)。
圖源E20研究院
“在水業/固廢上市公司中,每三四年有一個小的并購高峰,水業市場并購規模總體低于固廢市場。近一兩年的情況更為明顯,水業上市公司并購標的數量及金額都不及固廢上市公司。”薛濤說。
行業普遍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是并購大周期。不過,薛濤認為,我國水務企業相對分散,“十五五”期間,水務行業會有一定集中度,但還不會形成統一大市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