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啟動2025年揚塵專項治理百日攻堅行動
【谷騰環保網訊】作為季節性污染“頑疾”,春季揚塵對PM2.5的貢獻占比高達20%—30%,這一比例明顯高于全年其他月份,影響空氣質量,關乎城市的潔凈程度。正因此,揚塵污染治理成效直接關系著市民的藍天幸福感、獲得感。
針對季節性污染特點,近兩年北京市在春季開展揚塵專項治理百日攻堅行動,精準治污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北京市正式啟動2025年揚塵專項治理百日攻堅行動,生態環境、住建、城管等7部門聯動,以施工、道路、裸地和區域治理為突破口,構建“全領域管控、全鏈條閉環、全要素提質”的精細化治理體系,切實解決老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提高城市潔凈度。
工地“創綠”:全密閉技術鎖住揚塵
施工工地是揚塵治理的“第一戰場”。今年,北京市繼續推廣全密閉施工,在全市范圍內積極有序推廣基坑氣膜等先進技術。自2023年西城區首個氣膜試點落地以來,這一技術已在全市15個項目中應用,將揚塵和噪聲“鎖”在密閉空間內,施工全過程污染外溢減少超70%。此外,封閉式的作業環境,使施工作業不受氣候及晝夜影響,相較傳統施工工藝節省了工期成本。
同時,全市工地嚴格執行“進門查證、出門查車”制度,做好工地(場站)洗輪機規范安裝工作,防止進出工地車輛帶泥上路行駛。新能源渣土車、氫燃料電池機械優先使用,打造綠色施工樣板。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副處長劉龑表示:“從‘人防’轉向‘技防’,工地正從污染源變為降塵示范點。”
道路“升優”:塵負荷監測實現閉環治理
道路承接了各類揚塵逸散、渣土運輸等車輛散落及遺撒的塵土,會被往來車輛不斷碾壓磨碎,粒徑不斷細化,車輪卷起后又會反復產生揚塵,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影響。
今年,北京市繼續開展平原地區道路塵負荷監測,并對監測數值較高道路開展復測、公示,追溯揚塵污染產生根源加強周邊揚塵源治理,推動解決道路遺撒、路面破損等帶來的道路揚塵問題。進一步加大“沖掃洗收”組合工藝作業覆蓋面,增加道路清掃保潔頻次,做好沙塵過后道路的清掃保潔,減少二次揚塵污染,切實提升各類道路潔凈度。
裸地“見綠”:生態抑塵喚醒城市綠意
裸地遇風容易起塵,需要因地制宜開展抑塵見綠工作。
今年,北京市更加注重綠化過程的技術指導,開展裸地生態治理和林下植被種植。對短期無建設或利用計劃的裸地,采取硬化、綠化等方式減少揚塵污染。各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動態整治,有序推進多元見綠、揭網見綠。
區域“示范”:精細化治理破解民生痛點
在全面加強施工工地、重點場站、大街小巷、裸露地塊等各領域揚塵管控基礎上,北京市還將推動重點地區建設揚塵精細治理示范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帶動全市揚塵治理水平整體提升。
針對人口密集、施工工地多緊鄰居民區的重點地區,需要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提升小微工地精細化管理水平,減少對周邊居民的打擾。示范區內要全面推廣應用全密閉施工技術。居住區裝修垃圾清運鼓勵使用全密閉新能源智能箱車輛。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道路、背街小巷的清掃保潔力度,實現基本消除道路塵負荷等級差的道路。
機制“護航”:構建立體化保障體系
為加速新技術推廣,北京市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引領、有效激勵”推進機制:政府通過減免現場檢查頻次、核發晝間施工通行證、重污染天氣施工豁免等政策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示范引領,優先選用新能源施工機械與氣膜技術;財稅部門配套稅費核減、環保信用加分等激勵措施。持續推進建筑施工領域綠色轉型,助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在專項治理期間,為確保揚塵突出問題整改迅速、不反復,七部門將定期組織召開聯席工作會議,分析形勢、通報問題,研究推進重點難點工作。
“揚塵問題點多面廣,涉及領域廣泛,近年來,各建筑施工、運輸、消納等從業單位凝聚共識、合力攻堅,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劉龑表示。隨著技術賦能與機制創新深化,揚塵治理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典范,使“北京藍”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