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網湖流域綜合治理實現華麗轉身
【谷騰環保網訊】湖北省黃石市自2017年起積極響應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號召,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網湖水生態修復和水質攻堅行動,找準根源、對癥下藥、系統治理,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為2024年的Ⅳ類,7年來首次達到“十四五”省定考核目標。
構建科學治理體系,確保行動高效推進。一是統籌規劃,成立專項環保整改領導小組,制定《2019—2039年水生態環境保護長遠規劃》,攜手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和生態環境部長江駐點專家組成立生態修復聯合研究中心,為治理提供智力支撐與科學指導。二是智慧監管,創新采用無人機巡檢與地面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日常巡護,累計完成各類巡護巡查1000余次,實施水質監測200余次、生物多樣性評估22次,整改各類環境問題100余個。三是聯動執法,組建跨部門聯合執法隊伍,開展專項執法行動30余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關停或整改企業64家。
實施全鏈條治理,源頭至末端精準施策。一是源頭防控,全面排查9條入湖港渠水質,整治完成81處入湖排污口,完成36個行政村環境綜合整治,鋪設污水收集管網超5.6萬公里,新建污水處理設施42處,日處理能力提升至660噸,有效截斷污染源頭。二是生態養殖,取消網湖大湖面承包養殖,推廣自然放養模式,改造傳統養殖池塘3070畝,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三是水系循環,積極推進小池合大池,退垸還湖(退漁還濕)一萬畝。實施水系連通工程,提升湖泊水動力,新建電排站實現生態補水2.8億立方米,增強湖泊自凈力。四是生態修復。實施南湖—下司湖綜合治理示范項目,構建生態緩沖帶、生態護岸與生態島嶼,年削減水污染物上千噸。投放濾食性魚類與底棲生物,種植沉水植物2500余萬株,重塑健康水生態系統。
共享生態紅利,促進民生福祉提升。一是漁民轉型,實施漁民轉產安置計劃,按照每人每年1250元補貼標準,實施漁民生活補貼,引導漁民上岸就業,促進湖區生境有效休養生息。二是特色產業,隨著網湖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越冬候鳥的種類和數量穩居全省前列,網湖鳙魚、科研基地等特色產業相繼產生和發展。三是生態旅游,依托良好生態環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攝影、研學,年接待量突破10萬人次,帶動生態漁業、鄉村旅游等產業收入超3億元,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