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構筑“數智屏障” 守護藍天碧海
【谷騰環保網訊】近年來,遼寧省大連市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聚焦大氣、海洋環境質量改善,依托遙感技術等科技手段,科學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創新建立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為守護藍天碧水筑牢“數智屏障”。
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 提升大氣質量
為精準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持續提升大氣環境質量,服務中心早謀劃、抓落實,在生態環境部出臺《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指南》)后,第一時間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編制工作。
結合《指南》要求,服務中心梳理匯總全市工業源、移動源、施工揚塵源等信息,根據行業企業類別及環保績效分級,按照“黃、橙、紅”預警級別,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指導企業差異化應急減排。并將涉及居民供電、供暖等保民生的企業,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豁免清單。2020年,“清單”共納入重點行業19個,重點企業925家。此后,按照“涉氣企業全覆蓋”要求,每年對“清單”進行動態調整,包括增減涉氣企業數量及調整企業環保績效等級等。2024年,“清單”已納入重點行業28個,重點企業3556家。
為鼓勵企業參與環保績效評級,享受政策紅利,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還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根據生產工藝、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環境管理水平等,對企業進行全面評估,將企業的環保績效水平分為A、B、C、D等不同級別,據此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時采取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例如黃色預警期間,工業涂裝行業,D級企業所有涂裝工序須停產,C級企業使用溶劑型原輔料企業涂裝工序僅停產30%,A級企業則鼓勵結合實際自主采取減排措施。
“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是為應對重污染天氣而制定的具體行動方案,是政府和企業落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核心依據。通過實施對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環保績效分級,實行差異化應急管控,有助于引導企業自覺提高污染治理和環保管理水平,主動實施減排措施,這既保障了重污染天氣下的環境質量,又為環保績效優良的企業留出了發展空間,推動行業綠色轉型升級。”服務中心水氣部負責人張令戈說。
建立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 守護蔚藍海洋
入海排污口是陸源污染物進入海洋的最后一道“閘門”,其整治成效直接關系近岸海水環境質量。為擰緊入海“閘門”,進一步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2023年,服務中心建立了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電子臺賬(以下簡稱“臺賬”),并不斷更新完善此“數據庫”,實現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的信息共享。
“臺賬”包含入海排污口的基本信息、排查信息、溯源信息、水質監測信息、備案信息、整治工作、規范化建設與排污許可證等信息。依托此“臺賬”可對排污口進行深入摸排,進一步核準各類排污口的分布及數量、污水排放特征與去向、排污單位基本情況等信息,掌握新增排污口狀況,實現排污口排查、整治、規范化建設與管理的全域覆蓋。同時,“臺賬”將入海排污口新舊信息進行有效串聯,解決因信息不對等而產生冗余無效工作量的問題,為大連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工作提供了強勁的信息與技術保障。
此外,服務中心應用遙感技術,根據遙感影像上排污口位置及河流溝渠走向,疊加法定海岸線,識別、確定入河和入海排污口,更新、完善“臺賬”,為入海排污口管理整治工作提供支撐服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