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給出重工業城市治氣新樣板
【谷騰環保網訊】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作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近年來切實推動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共進,堅持因地制宜、系統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跑出大氣污染防治“加速度”,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環境基礎。
2025年上半年,包頭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53天,同比增加20天;優良天數比率為84.5%,同比上升11.4個百分點;綜合指數為3.77,同比下降21.1%,6項主要污染物濃度均同比下降。特別是PM2.5濃度變化程度和空氣質量變化程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分別位居第一位和第三位,兩項指標均創下2014年有監測數據以來同期最好水平。
藍天白云常駐,繪就民眾幸福生活底色。 包頭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直面“工業底色”,頂層設計重塑治理體系
作為國家“一五”期間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包頭市以鋼鐵、有色、電力、稀土、機械制造為主導產業,被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都”。但偏重的產業結構也導致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工業廢氣污染一度成為制約空氣質量改善的瓶頸。
尤其是2014年前后,受工業排放、燃煤供暖、面源污染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包頭市空氣質量處于較低水平,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發,不僅嚴重影響市民健康,也制約了城市形象提升和產業綠色轉型進程。
“大氣污染治理絕非一蹴而就的突擊戰,而是久久為功的系統工程。”包頭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文彬介紹說,“面對壓力,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協同作戰,系統推進治理,先治重點再克難點,深挖潛力,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摳指標,推動空氣質量逐步改善。”
破局始于制度層面的頂層設計。包頭市錨定“轉型、治氣、減煤、降塵、控車、嚴管”12字方針,修訂了《包頭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配套出臺了《包頭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包頭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方案》《包頭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構建起“市級統籌、區縣落實、部門協同”的責任體系,并創新建立“政府監管、排污者治理、公眾參與”機制,實現多方共治。
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包頭市不僅緊盯工業排放等主要污染源,還將揚塵、餐飲油煙、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其他大氣污染源納入管控范圍,實現大氣污染源的“全口徑”覆蓋。通過“每月調度、季度打分、年度考核”及“一票否決”機制,將治理成效納入區縣和部門績效考核“硬指標”,以剛性約束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生態環境執法人員深入企業檢查在線監控設備。 包頭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市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連續4年六項主要污染物指標持續達標,但受產業結構、能源消耗和地形氣候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空氣質量達到群眾比較滿意的水平還有差距,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必須持之以恒地持續深入予以推進。”趙文彬坦言。
瞄準“綠色標桿”,綠色革命驅動產業煥新
因地制宜、源頭施治,包頭市積極推動產業向“綠”向“新”轉型,采取以“淘汰落后 + 升級改造 + 標桿引領”的模式,系統推進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治理。
走進包鋼集團環保管控中心,實時監控大屏上數據跳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濃度均遠低于國家標準。“企業投入近百億元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其中,二氧化硫下降54.02%,氮氧化物下降50.03%,顆粒物下降27.55%。”集團能源環保部副部長王建奇說。
包鋼的轉型并非個例。目前,全市15家燃煤電廠的37臺機組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66家有色、水泥、焦化企業完成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改造;3000余臺工業爐窯通過清潔能源替代、深度治理等措施實現“綠色轉身”;166臺共1036蒸噸/小時燃氣鍋爐完成低氮燃燒改造。
包頭鋁業有限公司曾因生產排放的粉塵、廢氣給周邊環境造成影響。企業變壓力為動力,通過實施電解鋁半干法煙氣脫硫深度治理、配套建設風光新能源等項目,不僅實現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還收獲“治污 + 節能”雙重效益。“現在煙囪幾乎看不見煙,廠界周邊空氣質量明顯提升,我們還主動邀請大家進廠參觀監督。”企業環保負責人表示。
目前,包頭市“綠色標桿”的引領效應持續凸顯。華云新材料等4家企業躋身自治區首批環保績效A級企業,包頭鋁業等兩家企業獲評B級。這些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中可享受“少限產、不停產”政策,形成了“環保越好、發展越好”的良性循環。
激活“社會細胞”,全民共治守護“包頭藍”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場全民戰役,打破部門壁壘、動員社會參與,形成治理合力至關重要。為此,包頭市積極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
冬季散煤燃燒曾是包頭市一大“頑疾”。
“尤其是城郊結合區域,之前平房較多且基本都是居民自己燒煤取暖,每到采暖季周邊煤煙排放明顯加劇,給本就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帶來更大壓力。”包頭市生態環境局三級調研員杜兵介紹。
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2021年包頭市入選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項目試點城市,3年間累計投入50多億元,完成9萬余戶居民清潔取暖改造,城市建成區清潔取暖率達到100%。“以前冬天燒煤爐取暖,需要掏爐灰,不僅屋子里灰塵大,煤煙味還嗆人。現在換成天然氣壁掛爐,按一下開關就加熱,屋子里干凈又暖和,生活方便多了。”九原區居民姚利平高興地說。
揚塵污染作為治理重點之一,包頭市創新采用“走航監測 + 雷達掃描 + 網格巡查”模式,全面加強揚塵污染管控。今年以來,生態環境部門已開展3次道路塵負荷走航監測,排查揚塵源46處,下發督辦函17期;住建部門整改工地揚塵隱患44處;交通和公安部門聯合查處貨運車輛拋灑行為644起。
“今年通過衛星遙感監測推送火點246個,較去年同期減少,而且重大節假日禁燃煙花爆竹成效明顯,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兩天。”包頭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李培臣說。
為構建全民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新格局,包頭市通過開展“美麗包頭行動者”系列活動,推選出28家先進企業、31名先進個人,并號召社會各界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讓“共建美麗包頭”成為全民共識。
為“美麗包頭行動者”頒發榮譽證書。 包頭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包頭市不僅守住了清新空氣,實現了空氣質量顯著提升,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更為同類重工業城市探索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包頭樣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